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 主编:江风益
  • ISSN:1000-7032
  • eISSN:2097-3195
  • CN:22-1116/O4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
  • 出版周期:月刊
  • 电话:0431-86176862
  • 邮箱:fgxbt@126.com
  •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湖大路3888号
  • 当期文章
  • 封面故事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虚拟专题
  • 专刊专栏
更多
Volume 46 期 9,2025 2025年46卷第9期
  • 封面文章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卤化工程合成的有机红光材料RF,具有高亮度和高色纯度,为全色显示等领域提供新思路。

    谢天佑, 石明恺, 董林林, 周锦鹏, 贾依鑫, 苗艳勤, 郭鹍鹏

    DOI:10.37188/CJL.20250079
    摘要:有机红光材料在全色显示、荧光探针、光热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如何获得固态下最大发射波长大于680 nm,且具有高亮度的有机红光材料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苯并二噻吩衍生物为核心电子给体(D),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A),N-苯基-2-萘胺衍生物为外围电子给体(D'),构建了一个D'-A-D-A-D'构型的红光分子RH。进一步通过卤化工程在外围给体D'上引入氟原子,合成了另一个红光分子RF。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这两个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研究发现,两个分子在固态薄膜中均发出大于700 nm的红色荧光;氟化效应导致RF分子较RH分子具有更大的偶极矩和更大的扭曲结构,进而表现出更强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和高荧光量子产率。将RH和RF分别掺杂到PMMA中用作色转换层,结合黄光LED芯片制备了红光LED器件。在3.8 V的工作电压下,基于RF的LED器件发光强度达到RH器件的2.5倍,CIE坐标(0.70, 0.27)接近BT.2020标准红光。该工作为发展高亮度和高色纯度的有机红光材料提供了重要思路。  
    关键词:有机红光材料;苯并二噻吩;氟化;红光色纯度;红光LED   
    237
    |
    11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9075068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17
  • 特邀报告

    氧化镓X射线探测器 增强出版 AI导读

    氧化镓X射线探测器研究取得新进展,展示了其在X射线剂量计、成像和可穿戴传感器上的应用,为探测器研究开辟新方向。

    张志鹏, 陈军

    DOI:10.37188/CJL.20250136
    摘要:氧化镓具有低能X射线吸收效率高、高工作电场、低暗电流和高物理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是直接转换X射线探测器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本文分别从材料、器件结构、光电转换机制和器件应用等方面,详细综述了氧化镓X射线探测特性及其器件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已制备了非晶氧化镓薄膜、多晶(含微米晶和纳米晶)氧化镓薄膜、高取向性外延单晶氧化镓薄膜、单晶氧化镓块体和单晶氧化镓微米线等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并研究它们的探测性能,采用的器件结构包括金属-半导体-金属(MSM)、肖特基结、异质结和真空结构等,并提出了光电导增益、雪崩增益和电子轰击诱导光电导效应等多种光电转换机制。在器件应用方面,展示了氧化镓X射线探测器在X射线剂量计、X射线成像和可穿戴X射线传感器上的应用。基于上述研究进展,进一步展望了氧化镓X射线探测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氧化镓;X射线探测器;结晶性;薄膜;光电转换机制   
    254
    |
    1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6267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17
    液体闪烁体研究取得新进展,钙钛矿液体闪烁体拓宽辐射探测成像应用,为辐射探测定位与成像领域提供新方向。

    谢雷, 李腾, 徐新奇, 陈小丰, 陈秋水, 杨黄浩

    DOI:10.37188/CJL.20250124
    摘要:液体闪烁体因其快速响应、高灵敏度、辐照稳定性、低成本易制备及功能多样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辐射探测领域。近年来,对X/γ射线响应能力强、荧光量子产率高、辐射发光易调谐的钙钛矿液体闪烁体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液体闪烁体在辐射探测成像中的应用场景。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钙钛矿液体闪烁体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光学性能调控以及不同类型的粒子、电离辐射作用下的辐射发光机理。同时,对这类新型液体闪烁体在辐射探测定位与成像领域的应用展开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钙钛矿液体闪烁体;辐射发光;辐射探测;辐射成像   
    238
    |
    14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61955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17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镧系发光纳米材料在神经成像与神经调控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为脑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陈剑, 陈飞翔, 邢振宇, 刘艳颜

    DOI:10.37188/CJL.20250046
    摘要:脑科学研究作为国际脑计划和我国脑科学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大脑奥秘并攻克神经系统疾病,而技术突破是关键。发展非侵入性、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像技术与精准可控的神经调控手段,对推动该领域研究至关重要。传统影像技术(如MRI、CT)在生物安全性、分辨率和组织穿透能力方面存在局限,而力学、热学、声学及磁学等外场调控技术则普遍受限于时空分辨率不足及响应迟缓等问题。近年来,近红外光凭借其优异的组织穿透性和低光毒性,在脑科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镧系发光纳米材料作为近红外光控技术的核心载体,在近红外激发下可发射波长可调的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精准诊断及术中导航等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镧系发光纳米材料在神经成像与神经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当前技术瓶颈,并从材料科学、化学及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角度探讨未来发展方向。该综述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推动脑科学前沿技术突破,为解决重大生命科学问题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关键词:镧系发光纳米材料;生物成像;神经调控   
    125
    |
    17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900729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17
查看更多
  • 精选图片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