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 主编:江风益
  • ISSN:1000-7032
  • eISSN:2097-3195
  • CN:22-1116/O4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
  • 出版周期:月刊
  • 电话:0431-86176862
  • 邮箱:fgxbt@126.com
  •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湖大路3888号
  • 当期文章
  • 封面故事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虚拟专题
  • 专刊专栏
更多
Volume 46 期 10,2025 2025年第46卷第10期
  • 封面文章

    在近红外生物标记领域,研究人员基于尺寸限域效应调控CuInSe2量子点发光,开发出高灵敏均相检测ATP分子的量子点探针,为近红外生物成像和疾病诊疗提供新方向。

    张美琪, 林恒欢, 廉纬, 涂大涛, 栾青云, 陈学元

    DOI:10.37188/CJL.20250158
    摘要:CuInSe2(CISe)量子点因其窄的直接带隙、大的激子玻尔半径及宽的激发波段等特性,在近红外生物标记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传统组分调控与Zn2+掺杂等策略往往导致发光蓝移,且现有CISe量子点探针大多采用紫外-可见光激发,其不可忽视的组织散射和热损伤极大地限制了生物应用效果。因此,开发近红外激发/发射的CISe量子点探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此,我们基于尺寸限域效应调控CISe的发光,通过精准控制CISe量子点尺寸(2.6~7.3 nm),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实现了其发射峰位置在900~1 205 nm的超宽范围连续调节。基于其稳定的近红外发光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我们开发了一种独特的CISe量子点@Cr3+纳米团簇探针,实现了对三磷酸腺苷(ATP)分子的高灵敏均相检测,检测限低至45.8 nmol/L。此外,我们还实现了ATP靶向的肿瘤细胞近红外成像,展现了CISe量子点在近红外生物成像和疾病诊疗等领域的良好应用潜力。  
    关键词:硒化铟铜;量子点;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三磷酸腺苷   
    488
    |
    13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5915891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30
  • 特邀报告

    近红外二区b窗口荧光成像技术取得突破,稀土发光纳米晶为肿瘤诊疗一体化提供新思路。

    常佳颖, 钱彦荣, 朱国庆, 高铭鸿, 李春霞

    DOI:10.37188/CJL.20250139
    摘要:近红外二区b窗口(NIR-Ⅱb,1 500~1 700 nm)荧光具有深层组织穿透能力、低散射特性及高信噪比的优点,尤其是能够抑制组织自发荧光和光子散射,将空间分辨率与信噪比提升至新高度,已成为生物成像的研究焦点。以镧系元素为核心成分的稀土发光纳米晶得益于其特有的4f电子跃迁特性,可作为一类独特的光学探针,在近红外光激发下通过上转换/下转移发光机制产生窄带发射,并具备毫秒级长寿命发光特性,为NIR-Ⅱb成像提供了理想选择。近年来,研究者通过能级工程与表面修饰策略,成功赋予该类纳米晶体光动力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协同肿瘤治疗功能,推动诊疗一体化成为治疗肿瘤的新范式。本文系统综述NIR-Ⅱb稀土发光纳米晶在生物成像与肿瘤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近红外二区b窗口;稀土发光纳米晶;生物成像;肿瘤治疗   
    246
    |
    22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61894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30
    在肿瘤治疗领域,光致焦亡研究取得新进展,为从局部杀伤到全身免疫激活提供创新策略。

    邵俊豪, 丁彬彬, 马平安, 贾丽娟, 林君

    DOI:10.37188/CJL.20250155
    摘要:焦亡(Pyroptosis)作为一种由gasdermin蛋白家族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形式,不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传统化疗药物诱导焦亡存在耐药性、全身毒性及炎症失控等局限,而由近红外光介导的光疗(如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凭借其时空可控性和低副作用特性,为焦亡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新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光致焦亡的核心机制及通过光控ROS生成(PDT)、光热治疗(PTT)、光氧化还原催化、光协同疗法等策略实现时空控制焦亡激活启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尽管光致焦亡仍面临炎症调控、肿瘤微环境缺氧及光敏剂生物相容性等挑战,但其融合光控精准性与焦亡强免疫原性的优势,为肿瘤治疗从局部杀伤到全身免疫激活提供了创新策略。  
    关键词:焦亡;光疗;活性氧;免疫治疗   
    271
    |
    30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12018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30
  • 特邀综述

    报道:六方氮化硼作为低维材料,在光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卓越性能。专家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和性能,探讨了制备方法和应用进展,为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董婧楠, 多亦威, 羊建坤, 王军喜, 魏同波

    DOI:10.37188/CJL.20250128
    摘要: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宽禁带二维层状材料,其表面原子级平整并且没有悬挂键和带电杂质,拥有优异的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因为它在光电子学、量子光学和电子学领域表现出非凡的特性,目前已成为各种应用场景的低维衬底材料载体。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h-BN的基本结构以及光电、机械、热学等材料性能;然后阐述了h-BN的最新制备方法,包括剥离、化学和物理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其中详细介绍了使用化学气相沉积在过渡金属衬底和介质衬底上生长h-BN薄膜的现状,并分析了其独特优势。接着,从转移介质、FET栅介质层、DUV光电器件、单光子源以及中子探测等多维度介绍了基于h-BN器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基于h-BN的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了其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瓶颈,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制备方法;光电应用   
    319
    |
    57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610006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30
查看更多
  • 精选图片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