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3年第14卷第2期

      发光的一般问题

    • 多孔硅的形成与发光

      方容川, 李清山, 马玉蓉
      1993, 14(2): 107-118.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关多孔硅(Porous Silicon,简称PS)某些新近的研究成果,包括多孔硅的形成、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着重介绍多孔硅的形成和发光过程的量子尺寸效应.  
      关键词:多孔硅的形成;光致发光;量子限制效应   
      126
      |
      129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22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光谱烧孔中孔的宽度和深度与烧孔光持续时间的关系

      黄世华, 权善玉, 虞家琪
      1993, 14(2): 124-132.
      摘要:本文由光学Bloch方程出发,讨论了二能级系统光谱烧孔中孔宽和孔深与烧孔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的关系.在强场下短脉冲烧孔中,用π脉冲可以得到足够深且宽度小于稳态值的孔.弱场下,孔深与烧孔时间成指数关系.Bloch方程的修正对上述两种条件下烧孔行为的描述无明显影响.以二能级系统光谱烧孔为基础,讨论了永久性光谱烧孔和光子选通光谱烧孔中孔的行为.  
      关键词:光谱烧孔   
      148
      |
      7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1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Gd3+→Tb3+的双光子敏化发光现象

      陈晓波, 陈金铠, 张光寅, 田建国, 张万林
      1993, 14(2): 139-144.
      摘要:本文首次报导了Tb0.7Gd0.3P5O14非晶在DCM染料激光的激发下,Gd3+→Tb3+的双光子敏化发光现象.在考虑了Judd-Pooler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三级微扰项之后,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与Axe的二级双光子吸收理论的偏差.  
      关键词:稀土五磷酸盐非晶玻璃;Gd3+→Tb3+敏化发光;双光子吸收   
      102
      |
      6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20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Cu2O半导体超微粒子的光学性质

      赵家龙, 周方策, 靳春明, 张继森, 高瑛, 黄世华, 虞家琪, 邹炳锁, 张岩, 肖良质
      1993, 14(2): 154-158.
      摘要:本文研究了表面修饰的Cu2O半导体超微粒子的光学性质.在Cu2O超微粒子中未观察到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但测量到很强的宽带光致发光,且随着激发波长变短,其发光带的峰位蓝移,发光带宽度增加.最后,分析了Cu2O超微粒子的宽带发光机制,并讨论了热处理对超微粒子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Cu2O半导体超微粒子;光致发光;激子   
      105
      |
      71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79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电致发光

    • BaFBr:Eu2+中的新型色心及其光激励发光

      陈伟, 苏勉曾
      1993, 14(2): 119-123.
      摘要:本文报导了BaFBr:EU2+晶体中的新型色心,即F2,F3和F4心.F2、F3和F4的吸收带分别位于670—715nm,810—900nm和970—995nm.它们是由F心的凝聚作用而形成的缔合中心.由于这些色心比F心稳定,且它们的吸收带偏离Eu2+的发射波长(390nm)更远,故更适合于BaFBr:Eu2+光激励发光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BaFBr:Eu2+;光激励发光;色心   
      107
      |
      103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23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周连祥
      1993, 14(2): 145-153.
      摘要:本文研究了粉末直流电致发光(DCEL)器件在直流(DC)和交流(AC)电压下光电特性的关联和区别及其物理机制.实验发现,在DC和AC条件下DCEL器件的阻抗特性之间没有任何有规律的关联,而AC条件下的激发电流IA和亮度BA以及DC条件下的亮度BD和发光效率ηD四个参量之间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AC条件下的发光效率ηA与上述四个参量之间却表现出某种相反和相对立的关系.DCEL器件的光电特性具有强烈非线性和对电压方向的非对称性.正半周(或DC条件下)DCEL器件是在高电场和低电流激发下的发光.对发光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场强度.在负半周时则是低电场和大电流激发下的发光.对发光起主要作用的是激发电流而不是电场强度.在AC条件下依材料、工艺、形成条件和工作电压的不同,DCEL器件可能更多地显示出正半周,负半周或两半周综合的光电特性.上述观点可以解释本文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交流电致发光;直流电致发光;形成过程;非对称性;一致性   
      189
      |
      7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5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热致猝灭

      周亚训, 陈培力, 王晓东, 白贵儒
      1993, 14(2): 159-164.
      摘要:本文详细测试了用RF-PECVD法制备的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的光强电流特性和温度对器件发光强度的影响.在直流电流驱动下,器件的发光在注入电流1A/cm2左右趋于饱和,而在低占空比的脉冲电流驱动下器件的发光直至注入电流20A/cm2仍随电流近似线性增长,但提高环境温度发光随之下降.结合对器件受热情况分析表明,热致猝灭而非场致猝灭导致了器件在大电流下的发光饱和,并简要提出了改进器件散热的措施.  
      关键词: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热致猝灭;结温   
      103
      |
      1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18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刘祖刚, 沈悦, 蒋雪茵, 张志林, 赵伟明, 许少鸿
      1993, 14(2): 185-192.
      摘要:合成了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diamine),测定了它的光、电性质.制备了diamine作为空穴传输层的二层结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使器件的发光亮度相对单层器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用不同区域掺杂的方法,探讨了电致发光机理.分析、讨论了激子的形成和复合区域,较好地解释了单、双层器件的不同的电流电压关系和不同的亮度电压关系.从激子的扩散方程出发,对双层掺杂器件的发光强度比数据进行了拟合,确证了激子的扩散模式.  
      关键词:有机发光;薄膜电致发光;激子复合;染料掺杂   
      104
      |
      7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4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Na5Er(WO4)4晶体的光谱参数

      郭常新, 林泳, 姚连增, 邓颖
      1993, 14(2): 197-199.
      摘要:Na5Er(WO4)4是化学计量的基质发光晶体,含有很高浓度的Er,它的发光却没有明显的浓度猝灭.与Na5Er(WO4)4结构相同的Na5Nd(WO4)4单晶是良好的激光材料,已获得激光输出.而Er3+在YAlO3,Y3Al5O12和CaF2中也实现了激光输出[1],在ErP5O14[1],Y3Al5O12:Er3+[2]和掺Er3+磷酸盐玻璃[3]的光学参数和某些谱线出激光的可能性已有研究.  
        
      97
      |
      6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19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非线性光学

    • CdSSe玻璃在环形腔中的自振荡

      周方策, 靳春明, 赵家龙, 窦恺, 黄世华, 虞家琪
      1993, 14(2): 133-138.
      摘要:两表面镀有高反射膜,自身形成F-P腔的CdSSe玻璃薄片置于环形腔中.在一定的输入光强参数下,反射光信号出现其有某种规律性的振荡.实验观测了作为输入光强函数的不同振荡模式.由于所用样品的光双稳回线宽阔,上下两支有较大的倾斜度,我们观察到较大数目的输出强度上升与下降台阶.简单的绝热模拟表明,自振荡的模式遵从Farey-tree结构.  
      关键词:CdSSe玻璃;光学非线性   
      127
      |
      10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78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有机及生物发光

    • 香豆素C1F和C2F在醇类溶剂中的激发态溶剂效应

      戚继发, 谢平, 修光宇, 于欣, 郭玉玲, 郭础
      1993, 14(2): 165-172.
      摘要:本文在Grabowski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TICT态生成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时间相关单光予计数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香豆素C1F和C2F在醇类溶剂中的荧光寿命,考察了各种溶剂效应(极性、粘度和温度)对TICT态生成速率的影响,并将结果与DSE关系比较,指出在醇类溶剂中,氢链效应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7-胺基香豆素;一元醇;多元醇;TICT态;溶剂效应   
      101
      |
      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2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李沅英, 梁利芳, 杨燕生
      1993, 14(2): 173-178.
      摘要: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乙酰丙酮(简称L)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林(Phen).四甲基氢氧化铵(NMe4OH)与Eu、Tb、Sm、Dy的三合型和四合型共十六种配合物,常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光谱,发现四种铕配合物中Eu3+5D07F2跃迁最强,而且EuL3Bipy和EuL3(TPPO)2发光相对强度特别高,其余三种离子的特征跃迁能级:Tb3+3D47F5,Sm3+4G5/26H3/2,Dy3+4F9/26H1/2,除TbL3(TPPO)2外,其余发光强度不大.发现四合型NMe4EuL4在非极性溶剂中荧光强度最大,表明其稳定性高.在PS树脂中添加微量EuL3Bipy或EuL3(TPPO)2,在~365nm光照射下显示鲜艳的红色荧光.  
      关键词:苯甲酰三氟乙酰丙酮;铕;配合物荧光光谱   
      115
      |
      98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19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其它

    • 脉冲紫外激光刻蚀聚合物薄膜的发射光谱和形貌学研究

      陈中, 李飞鸣, 杨远龙
      1993, 14(2): 179-184.
      摘要:用聚焦的紫外XeCl准分子激光器轰击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涤纶薄膜),由OMA系统接收其发射光谱.发现谱线主要为C2的Swan带和CN的红带,并与高压汞灯照射后的聚合物薄膜的发射谱进行了比较,在我们的实验精度内,没有发现区别.实验显示,每个光脉冲能刻蚀掉几分之一到几个微米的薄膜.激光的刻蚀效应存在波长和能量密度两个阈值.对于涤纶薄膜,能量密度的阈值约为40mJ/cm2.同时还作了紫外吸收光谱和SEM照片的分析.  
      关键词:刻蚀效应;聚合物薄膜;能量密度阈值   
      102
      |
      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2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多孔硅的电荷存贮现象

      温庆祥, 罗宗铁
      1993, 14(2): 203-205.
      摘要:Uhlir[1]和Tunner[2]发现多孔硅(PS)以来,对其形成机制,电化学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近年Canham[3]观察到PS的可见光致发光现象后,PS的光电特性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在我们的研究中,首次观察到PS具有存贮电荷的能力.  
        
      89
      |
      6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多孔硅的电荷存贮特性与光电压滞后衰减

      孙甲明, 张吉英, 申德振, 范希武
      1993, 14(2): 206-208.
      摘要:自从Canham[1]在1990年报道了多孔硅的光致发光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多孔硅的发光特性及其发光机理的研究[2,3].我们在获得多孔硅材料的基础上,曾首次报道了多孔硅光电压的滞后衰减现象[4].在本文中主要对如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16
      |
      5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17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多孔硅的光生伏特效应

      罗宗铁, 温庆祥
      1993, 14(2): 209-210.
      摘要:多孔硅(PS)的可见光致发光的发现[1],引起人们对PS的光电特性及其在光电器件上应用可能性的广泛探索.已报道用PS制成发出可见光的电致发光器件[2]及高灵敏的光探测器件[3].本文将报道PS层与金属接触,光照时能出现很强的光生伏特效应,利用这一特性有可能制成高效的光电转换器件.  
        
      96
      |
      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516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与发光有关的实验技术

    • 聚吡咯电化学掺杂过程的拉曼光谱研究

      张文斌, 张新夷, 丁杰, 董绍俊
      1993, 14(2): 193-196.
      摘要:共轭导电聚合物经过掺杂,电导率可以提高十几个数量级,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但是,掺杂对聚合物链结构的影响方面,人们目前尚所知甚少.从实验的角度看,由于物性测量结果和材料的制备过程密切相关,往往不容易重复,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假象.  
        
      135
      |
      8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77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光致发光及阴极射线发光

    • 郭常新
      1993, 14(2): 200-202.
      摘要:红宝石Cr3+离子的R1荧光谱线的波长随压力作线性移动为基础的压力标是目前世界上高压光学实验中最通用的测压标准.由于许多材料的低温荧光比室温时强,因此高压光学实验常常在低温下做.  
        
      110
      |
      6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481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