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Light学术出版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官方微信
院刊强国号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Ruddlesden-Popper型准二维钙钛矿温度依赖发光光谱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杜子孝,杜海南,胡智萍,罗家俊,黄斯豪,占子俊,李骞,刘征征,杜鹃,冷雨欣
DOI:10.37188/CJL.20220418
摘要:准二维Ruddlesden-Popper(R-P)卤化物钙钛矿具有优越的光电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光电器件中受到广泛关注,但严重影响载流子的弛豫和传输特性的激子-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未得到充分揭示。与广泛研究的三维钙钛矿结构相比,准二维钙钛矿存在天然形成的量子阱结构,具有更大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效应更加明显,但对其激子-声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我们通过溶液法制备了准二维R-P型钙钛矿 (PEA)
2
Cs
n-1
Pb
n
Br
3n+1
薄膜,其增益系数高达~1090.62 cm
-1
,获得了低阈值(~12.48 μJ/cm
2
)的放大的自发辐射。基于此,我们通过变温荧光光谱(77-300K)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PEA)
2
Cs
n-1
Pb
n
Br
3n+1
薄膜随温度变化的发光特性,以阐述其内部的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低温域内(77-120 K),由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带隙变化相对较弱,晶格热膨胀占主导地位;随着温度升高,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对带隙变化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激子-声子相互作用会促使发光光谱线宽加宽,但我们在77-120 K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了反常线宽变窄现象,这归因于由局域化效应引起的多量子阱中的能量转移机制,直到120 K之后,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谱线加宽才足以逆转这一趋势。本文中对准二维钙钛矿的激子-声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准二维钙钛矿光学性能及其发光应用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准二维钙钛矿;光谱加宽;局域化效应
1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19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03
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手术导航上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刘小春,李海蓉,唐会,律娅婧,张亚会,王周玉
DOI:10.37188/CJL.20220432
摘要:临床手术仍然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办法之一,而目前外科手术中医生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超声等方法确定肿瘤边界、残余病灶以及微小转移病灶,这些传统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癌症术后复发。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NIR-II AIE)材料作为荧光手术导航试剂,其快速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本文基于NIR-II AIE分子的结构设计,通过分析其结构,依据NIR-II AIE荧光在手术导航的研究进展,分别就NIR-II AIE材料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在检测切除淋巴结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在其他组织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NIR-II AIE材料手术导航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手术导航;供体;受体
0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189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03
固液双态高效发光的液晶分子的合成、相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郑军峰,程晓帆,葛云翀,宫佳鑫,徐鹏
DOI:10.37188/CJL.20220428
摘要:常见的有机发光分子主要有聚集导致淬灭(ACQ)分子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前者仅在单分子态(如稀溶液)高效发光,而后者仅在聚集态(如固态)高效发光。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一种在稀溶液和聚集态均能高效发光的液晶分子(MS-12),并表征了其液晶性质和光物理性质。MS-12的两端为树枝单元,中间为长棒状的刚性核,可看作典型的Phasmid型液晶基元;刚性核由氰基二苯乙烯(AIE单元)和苯炔苯(ACQ单元)单元构成;由于氰基的强吸电子效应,MS-12具有D-A-π-A-D的结构特征。MS-12在固态形成六方柱状液晶相,单分子层厚度(~0.44 nm)的单胞内含有~4个分子;其在稀溶液态高效发光,在四氢呋喃中荧光量子产率(QY)为~78.1%,在固态表现出AIE分子的性质,在本体液晶态的QY为~59.6%。本研究为多态发光分子的设计,尤其是多态发光液晶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AIE);聚集导致荧光淬灭(ACQ);多态发光;液晶
1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18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03
Mn
4+
激活氟氧化物强零声子线发射红光荧光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屈巧,张文睿,贺璐璐,姬海鹏
DOI:10.37188/CJL.20220405
摘要:Mn
4+
离子
2
E
g
→
4
A
2g
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戒跃迁,在Mn
4+
激活荧光粉中获得该跃迁的强零声子线(Zero Phonon Line, ZPL)荧光既有科学意义又有应用价值。本文对具有强ZPL发射特征的Mn
4+
激活氟氧化物红光荧光粉的制备、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总结。发现了一些规律:(1)目前强ZPL发射氟氧化物荧光粉中心阳离子有Nb
5+
/Mo
6+
/Ta
5+
/W
6+
四种,Mn
4+
在其中掺杂时都为对高价态离子的不等价取代;(2)基质晶格所含八面体形成畸变是获得强ZPL发射的必要条件;(3)Mn
4+
在部分氟氧化物中ZPL可强于Stokes ν
6
声子伴峰,而在部分氟氧化物中ZPL又弱于ν
6
峰强度;(4)强ZPL发射Mn
4+
激活氟氧化物荧光粉中ZPL波长位于619 nm至628 nm之间,与Mn
4+
在常见氟化物中发光能量接近;(5)ZPL与ν
6
峰的强度比不仅与基质化学组成有关;对于某一荧光粉,该比值也随制备方法的改变而变化。
关键词:Mn
4+
;红光荧光粉;零声子线;氟氧化物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18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03
混合反溶剂法制备CsCu
2
I
3
纳米晶薄膜及其发光器件应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姬心震,马壮壮,田世超,贾陌尘,陈旭,史志锋
DOI:10.37188/CJL.20220424
摘要:近年来,新兴的三元铜基卤化物(CsCu
2
I
3
)材料由于其高荧光量子产率、环保无毒、环境稳定、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环保型发光二极管(LED)中的应用备受瞩目。然而,由于难以控制的结晶动力学,制备高质量的CsCu
2
I
3
发光层薄膜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限制了LED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使用甲苯与甲醇混合溶剂作为反溶剂来增强反溶剂的钉扎效应,增加CsCu
2
I
3
晶体的成核密度,降低薄膜的晶粒尺寸,进而形成了光滑、致密的CsCu
2
I
3
纳米晶薄膜。此外,混合反溶剂策略可以有效增强辐射复合效率,显著提高CsCu
2
I
3
薄膜的发光性能,相比对照样品(只使用甲苯),混合反溶剂法所制备薄膜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增加了1.5倍,激子束缚能从~201.6 meV提高至~234.5 meV。最终,相比对照器件,基于混合反溶剂策略的CsCu
2
I
3
基LED的最大亮度和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提高了5.5倍和1.6倍。本工作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CsCu
2
I
3
薄膜制备过程中结晶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基于CsCu
2
I
3
环境友好型的LED器件性能的提升。
关键词:CsCu
2
I
3
;纳米晶薄膜;反溶剂;黄光LED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18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03
面向器件化的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设计——简评与展望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陈鑫溶,刘丙国,徐坚
DOI:10.37188/CJL.20220382
摘要: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已成为固态照明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科研人员对于荧光材料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现有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的设计和研究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wLED产业的影响,在材料器件化的过程中会存在种种问题。本文旨在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探讨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应具备的核心特性。首先简述荧光材料应用于激光照明和大功率wLED场景下的区别;其次指出一些现有荧光材料设计和表征中存在的误区;再次归纳荧光材料在面向激光照明应用时的设计规则及其机理;然后,介绍一些商用荧光材料的设计和封装方案,并探讨几种潜力较好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方案;最后,展望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激光照明;固态照明;荧光材料
19
|
7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3225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17
基于双发光位点能量传递构建高效窄带钙钛矿构型K
2
BaPO
4
F:Eu
2+
荧光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张荣,孙剑锋
DOI:10.37188/CJL.20220412
摘要:随着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技术的发展,开发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以满足高品质显示需求的新型窄带蓝色荧光粉已经成为材料研究者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原型的K
2
BaPO
4
F:Eu
2+
窄带蓝色荧光粉。K
2
BaPO
4
F基质由[FK
4
Ba
2
]八面体以共享Ba、K原子的方式相连形成三维网状阴离子框架,进而与孔道中的[PO
4
]四面体连接形成K
2
BaPO
4
F钙钛矿结构框架。Rietveld精修分析表明,Eu
2+
同时占据Ba
2+
和K
+
位点形成[Eu(1)O
8
F
2
]和[Eu(2)O
6
F
2
]配位多面体,两种多面体发光中心存在由偶极-偶极效应引起的Eu(1)→Eu(2)能量传递过程,使荧光粉具有发射峰值波长为432 nm、半峰宽为43 nm的高亮度窄带蓝光发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K
2
BaPO
4
F基质为间接带隙化合物,理论带隙值为5.035 eV。K
2
BaPO
4
F:Eu
2+
荧光粉展现了合适的荧光热稳定性(I
493K
/I
293K
= 64%)和较高的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72.8%、46.4%),其性能指标虽然劣于BaMgAl
10
O
17
:Eu
2+
、K
1.6
Al
11
O
17+δ
:Eu
2+
、Na
3
Sc
2
(PO
4
)
3
:Eu
2+
等典型蓝粉,但优于其他一些已报道的蓝色荧光粉。上述研究工作不仅展现了K
2
BaPO
4
F:Eu
2+
作为一种新型窄带蓝色荧光粉的应用潜力,而且也为基于矿物结构原型策略探索新型荧光粉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钙钛矿型结构;K
2
BaPO
4
F:Eu
2+
;能量传递;光致发光
11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322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17
气相沉积全无机钙钛矿传输层和发光层提高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柳贺夫,刘岳峰,冯晶
DOI:10.37188/CJL.20220416
摘要:在PEDOT: PSS空穴传输层上气相沉积了CsPbBr
3
和CsPbBrI
2
全无机钙钛矿传输层和发光层,以PEDOT: PSS/CsPbBr
3
作为双空穴传输层,显著提高了基于CsPbBrI
2
发光的全无机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PeLEDs)性能。相比基于PEDOT: PSS空穴传输层的PeLEDs器件,其亮度、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提升幅度分别达到了44 %、157 %和180 %。器件性能提升一方面归因于PEDOT: PSS/CsPbBr
3
双空穴传输层的能级匹配提高了空穴传输效率,并有效抑制了PEDOT: PSS酸性导致的激子淬灭,另一方面归因于生长在CsPbBr
3
传输层上的CsPbBrI
2
发光层具有更好的薄膜结晶质量。在PeLEDs中通过气相沉积生长传输层和发光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案,在提高气相沉积全无机PeLEDs的性能方面有巨大潜力。
关键词:全无机钙钛矿发光器件;气相沉积;铯铅溴;空穴传输层
3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317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17
面向显示应用的胶体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进展与挑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黄启章,孙思琦,刘铭泽,刘安其,高剑峤,朱春晓,陆敏,张宇
DOI:10.37188/CJL.20220400
摘要:胶体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具有发光波长易调谐、窄发射、高效率等优点,且相应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s)具有可溶液处理、低成本的制造工艺,有利于实现下一代广色域、高对比度、大面积和柔性显示。然而基于QLED的显示应用还存在器件性能和图案化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材料和器件的优化,QLED显示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面向显示应用的QDs和QLED的发展历程,然后说明QLED在显示应用方面的挑战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显示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胶体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
5
|
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317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17
Er
3+
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微球腔的激光性能及其温度传感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邵欲欣,康世亮,李赛辉,戴世勋,林常规
DOI:10.37188/CJL.20220401
摘要:本文采用高温浮粉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60TeO
2
-10GeO
2
-20BaF
2
-9Y
2
O
3
-1Er
2
O
3
的Er
3+
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微球,并对其品质因子(Q)、近红外激光特性以及温度传感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发现微球腔的Q值可高达~10
6
。在980 nm激光泵浦下,在直径为44.58 μm的微球中实现了阈值为54 μW、光学转换效率为0.050%的1607 nm激光输出。通过研究不同直径对微球腔激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可知随着微球腔直径的减小,激光阈值逐渐降低,光学转换效率逐渐提升,这主要归因于较小的微球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此外,研究了微球腔的温度传感特性,其灵敏度为14 pm/℃。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Er
3+
掺杂氟碲酸盐玻璃微球腔在低阈值激光器和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关键词:玻璃微球;Er
3+
掺杂;氟碲酸盐;温度传感
12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541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10
Cs
3
Cu
2
I
5
制备与光电应用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王珉,吴亚锋,郑堃,谢玲玲,刘哲,皮慧慧,陈冰昆
DOI:10.37188/CJL.20220395
摘要:铅基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光电器件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但是,材料的低稳定性与铅的毒性成为其进一步商业化进程的绊脚石,因此发展全无机非铅卤化物钙钛矿及其衍生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Cs
3
Cu
2
I
5
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全无机非铅钙钛矿衍生物,因其具有无毒、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优异的光学性能等优势,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Cs
3
Cu
2
I
5
单晶、纳米晶、粉末、薄膜的制备方法,详细分析了其物理特性,归纳了其在LED、紫外光电探测、闪烁体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光电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铅钙钛矿;Cs
3
Cu
2
I
5
;自限激子;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
19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0769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05
用于快速检测苯胺的新型氰基苯乙烯荧光探针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吕旭晨,路琳,黄汉军,王磊,Wittaya Ngeontae,王诗晴,谢诗谦,王富民,任相魁
DOI:10.37188/CJL.20220423
摘要:苯胺是一种使用广泛但具有高毒性的化学原料,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对苯胺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可对苯胺进行选择性检测的氰基二苯乙烯衍生物(CN-DBE)荧光探针材料。通过光致发光光谱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CN-DBE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传感性能和检测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CN-DBE可实现对苯胺的高选择性、定量、快速检测。此外,利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CN-DBE试纸,可实现对苯胺的可视化检测,提供了一种廉价且简单的苯胺泄漏检测方法。
关键词:荧光传感器;氰基二苯乙烯;聚集诱导发光;苯胺;快速检测;光诱导电子转移
1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063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05
阳离子替换提升Li
3
Cs
2
Ba
2-x
Sr
x
B
3
P
6
O
24
:Eu
2+
荧光粉热稳定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索慧娴,宋志,康晓娇,李昕明,周飞,吕伟
DOI:10.37188/CJL.20220407
摘要:热猝灭性能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光材料的应用,如何改善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这一课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Li
3
Cs
2
Ba
2-x
Sr
x
B
3
P
6
O
24
:0.03Eu
2+
荧光粉,并对该系列荧光粉进行了表征,对其XRD、激发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热猝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阳离子Sr替代Ba的方法,不但改善了晶格结构,提升了样品的发光强度,而且使原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对于Li
3
Cs
2
Ba
2
B
3
P
6
O
24
: Eu
2+
样品,在150℃下的发光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常温下的79%,通过Sr替换Ba,该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到87%。相关分析及结论可为荧光粉热稳定性的改善提供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荧光粉;Eu
2+
掺杂;温度猝灭;阳离子替换
28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0631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04
新型钴基空穴传输层助力高效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秦向前,黎明亮,赵亚萍,张琴,魏展画
DOI:10.37188/CJL.20220377
摘要: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LEDs)器件结构中,空穴传输层(HTL)是影响Pero-LEDs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由于醋酸钴(Co(OAc)
2
)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所以选其作为绿光Pero-LEDs的HTL。然而,纯的钴基底薄膜存在传输载流子能力较差、薄膜粗糙度较大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引入有机小分子添加剂乙醇胺(ETA),来有效调控传输层中Co
3+
/Co
2+
比例,提升传输层的导电能力。同时,因ETA的加入可以减缓退火过程中前驱体溶液的析出结晶速度,从而形成粗糙度较小的HTL薄膜,进而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基于掺杂的HTL,其最优器件亮度高达45207 cd/m
2
,最大外量子效率(EQE)达到了15.08%,是一种性能较好的新型HTL。
关键词: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醋酸钴;乙醇胺;空穴传输材料;掺杂
1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0625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04
包含Mn
2+
离子的钙钛矿材料:合成,发光性质与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黄大誉,连洪洲,林君
DOI:10.37188/CJL.20220380
摘要:锰离子是发光材料家族中最重要的激活剂离子之一。锰离子无论是作为掺杂离子还是作为基质材料,都可以提高卤化物钙钛矿的发光性能。但是合成的驱动力不同,发光稳定性也不同;由于结合能和形成能的改变,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也随之改变。锰离子的发光机理相对清晰明了。基质的激子发射和瞬态光导致晶格缺陷引起的自陷态发射也可能参与锰离子的发光机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结构的锰掺杂卤化物钙钛矿和锰基卤化物钙钛矿的发光机理,重点是锰离子的掺杂驱动力和掺杂策略。
关键词:锰离子;卤化物钙钛矿;掺杂驱动力;掺杂策略
27
|
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062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1-04
AlGaN基深紫外LED的NiAu透明电极及其接触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王雪,刘乃鑫,王兵,郭亚楠,张晓娜,郭凯,李勇强,张童,闫建昌,李晋闽
DOI:10.37188/CJL.20220385
摘要:在p-AlGaN表面沉积Ni/Au/Ni/Au透明电极体系,通过传输线模型测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Ni/Au/Ni/Au与p-AlGaN材料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GaN基深紫外LED采用Ni/Au/Ni/Au金属体系,在600 ℃空气氛围下退火3 min形成p型半导体材料NiO。进一步优化Ni/Au/Ni/Au体系金属厚度,当Ni/Au/Ni/Au各层厚度由20/20/20/20 nm减薄至2/2/5/5 nm,并在600 ℃空气氛围退火3 min,其与p-AlGaN材料的接触电阻率从3.23×10
-1
Ω·cm
2
降到2.58×10
-4
Ω·cm
2
。采用上述优化的Ni/Au/Ni/Au体系,制备的深紫外LED器件,器件光电特性得到改善:在150 mA驱动下工作电压低至5.8 V;通过提升电极透过率,光输出功率提升18.9 %。
关键词:UV-LED;AlGaN;NiAu;欧姆接触
18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8972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2-20
零维有机-无机杂化荧光粉[N(CH
3
)
4
]
2
GeF
6
:Mn
4+
的双模温度传感应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王晶,逯纪涛,吴亚红,宋明君
DOI:10.37188/CJL.20220363
摘要:新型低维有机-无机杂化荧光粉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广泛的光电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一种采用湿化学法合成的Mn
4+
掺杂的有机-无机杂化[N(CH
3
)
4
]
2
GeF
6
荧光粉材料,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漫反射光谱(DRS)、激发(PL)与发射光谱(PLE)以及荧光寿命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该荧光粉可产生高颜色纯度的窄红色发射峰,其峰值位于630 nm。在13~292 K的温度范围内,Mn
4+
离子的Stokes和anti-Stokes边带发光强度表现出不同的温度响应。通过应用anti-Stokes和Stokes边带的发射强度比进行温度传感,获得的最大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分别为0.0021 K
-1
和2.11% K
-1
。同时,Mn
4+
离子的荧光寿命值也可以用于温度传感,最大相对灵敏度为0.44% K
-1
,表明该荧光粉可以用于双模温度传感研究。
关键词:零维发光材料;Mn
4+
;温度传感
22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615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2-12
掺铒纳米晶与聚合物键合比例对光波导放大器增益性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唐迎,李俊,符越吾,赵丹,秦伟平
DOI:10.37188/CJL.20220381
摘要:将掺铒纳米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共聚获得的复合聚合物,可用作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介质。器件的增益性能与复合聚合物中的纳米粒子浓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高温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尺寸均匀的β-NaLu
50%
Y
30%
F
4
:18%Yb
3+
,2%Er
3+
纳米晶。纳米晶尺寸约16 nm,表面修饰有不饱和基团,因此可以与MMA共聚合得到纳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Ps-PMMA)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将纳米粒子的掺杂浓度分别调整为0.1 mmol,0.15 mmol和0.25 mmol,制备了三组不同键合比例的复合聚合物。下转换发射光谱和透过光谱的测试分析表明,随着键合的纳米晶浓度升高,复合聚合物发光强度逐渐提高,但近红外区的光透过率略微下降。使用这三组复合聚合物材料制备的倒脊型光波导放大器,在1550 nm处,器件的相对增益分别为3 dB,3.46 dB和5.61 dB,插入损耗分别为19.20 dB,25.00 dB和26.53 dB。该结果说明,虽然高掺杂浓度的稀土纳米晶造成了散射损耗的增加,却有效地提高了增益介质在C波段的发光强度和器件的相对增益。在本文实验中,增加纳米晶浓度带来的增益提高优于散射损耗的增加。
关键词:掺铒纳米晶;复合聚合物;键合比例;光波导放大器
68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515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2-08
Sr
0.3
Ca
0.7
MoO
4
:Tb
3+
, Eu
3+
荧光粉的颜色可调发光和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尹学爱,吕树臣
DOI:10.37188/CJL.20220376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颜色可调的单掺和共掺Sr
0.3
Ca
0.7
(MoO
4
)
2
: Tb
3+
, Eu
3+
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b
3+
和Eu
3+
的少量掺入无杂峰产生,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几乎没有影响。研究了样品的发光特性和温度传感特性。在样品的发光特性中,证实了Sr
0.3
Ca
0.7
(MoO
4
)
2
荧光粉中Tb
3+
向Eu
3+
的能量传递。同时,通过温度依赖性发射光谱,证明所制备的Sr
0.3
Ca
0.7
(MoO
4
)
2
: Tb
3+
, Eu
3+
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计算了样品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Sr
0.3
Ca
0.625
(MoO
4
)
2
: 0.05Tb
3+
, 0.025 Eu
3+
样品的相对灵敏度在514 K时最大值为0.861% K
-1
。此外,在紫外光激发下,通过调节Eu
3+
的掺杂浓度,Sr
0.3
Ca
0.7
(MoO
4
)
2
: Tb
3+
, Eu
3+
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调谐。
关键词:荧光特性;能量传递;荧光粉;光学温度传感
44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5158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2-08
基于中性层技术提升柔性OLED弯曲可靠性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吴马佳奇,张驰,王伟高,杨连乔,张建华,魏斌
DOI:10.37188/CJL.20220351
摘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发光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和厚度超薄的特点,结合柔性基底可以制备具有弯曲和折叠功能的柔性OLED器件,在柔性显示、柔性照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承受以弯曲为主的外加载荷时,柔性OLED器件中的无机薄膜很容易出现裂纹、脱层和屈曲等形式的失效,这些失效会使器件的导电性下降并破坏器件原有的结构,从而影响器件的效率与可靠性。中性层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小器件关键部位的应变,从而减轻或消除失效,器件在弯曲状态下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近年来,一系列基于柔性OLED器件中性层的研究被陆续报道。本文综述了中性层技术在柔性OLED器件上的应用。首先,讨论了中性层的概念以及单个中性层位置的确定方法;其次,介绍了单个中性层和多个中性层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最后,对柔性OLED器件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柔性OLED器件;中性层;弯曲半径;黏附层
27
|
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479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2-0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