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17年第38卷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材料合成及性能
Eu
3+
掺杂5Li
2
O-1Nb
2
O
5
-5TiO
2
发光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飞, 周志勇, 曾群, 周鹤, 姚春凤
2017, 38(3): 269-273. DOI: 10.3788/fgxb20173803.0269
摘要:以Li
2
CO
3
、Nb
2
O
5
、TiO
2
和Eu
2
O
3
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Eu
3+
掺杂的5Li
2
CO
3
-1Nb
2
O
5
-5TiO
2
(LNT)发光介质陶瓷。通过密度、XRD和荧光光谱测试,对0.2%(质量分数)Eu
2
O
3
掺杂的陶瓷片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 120℃烧结致密的陶瓷片,其晶相结构为“M-相”与Li
2
TiO
3
两相复合构成;在400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有较强的橙光(592 nm)和红光(615 nm)发射,分别属于Eu
3+
的
5
D
0
→
7
F
1
的磁偶极跃迁和
5
D
0
→
7
F
2
的电偶极跃迁。
关键词:固相法;Eu
3+
掺杂;发射光谱;激发光谱
141
|
56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44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Ag@Fe
3
O
4
@C-CdTe@SiO
2
磁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光学特征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沈茂, 陈素清, 贾文平, 金燕仙, 梁华定
2017, 38(3): 274-280. DOI: 10.3788/fgxb20173803.0274
摘要:先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碳包覆的Ag@Fe
3
O
4
核壳型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表面氨基化改性后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反应,将量子点键合到磁性微球上,最后在其表面包覆上一层二氧化硅壳层,制备出具有荧光增强的Ag@Fe
3
O
4
@C-CdTe@SiO
2
磁性荧光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50 nm,磁饱和强度为224 A/g(22.4 emu/g),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其中Ag@Fe
3
O
4
@C-CdTe磁性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大于Fe
3
O
4
@C-CdTe,其主要原因是内核为45 nm的Ag纳米粒子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作用,能够使其表面或附近的量子点荧光得到增强。
关键词:多功能纳米粒子;贵金属;荧光增强;核壳结构
116
|
4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66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Gd
3+
掺杂浓度对NaErF
4
:Yb纳米晶上转换荧光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谢婉莹, 安西涛, 酒俊霞, 李静, 冷静, 陈力
2017, 38(3): 281-287. DOI: 10.3788/fgxb20173803.0281
摘要:采用温和的溶剂热法制备较强红光发射的NaErF
4
:Yb,Gd上转换纳米晶,控制Gd
3+
的掺杂浓度实现了晶相和尺寸可控以及上转换荧光的增强。X射线衍射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T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结果分析表明,Gd
3+
掺杂可以有效地促进NaErF
4
纳米晶的晶相由立方相向六角相转变,并且减小纳米粒子的尺寸。随着Gd
3+
掺杂浓度的上升,上转换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当Gd
3+
摩尔分数为25%时,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同时,研究了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Yb
3+
与Er
3+
间有效的能量传递以及上转换发光机制。
关键词:NaErF
4
;Gd
3+
共掺杂;上转换发光
232
|
5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49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基于InP@Zn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的DNA检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先运, 孟铁宏, 张汝国, 江家志, 黄星宏
2017, 38(3): 288-295. DOI: 10.3788/fgxb20173803.0288
摘要:利用巯基丙酸包覆的InP@ZnS量子点(QDs)与Dured构建了一种检测DNA的荧光探针。在该探针中,以环境友好型带负电的InP@ZnS量子点为荧光团,与带正电的Dured通过静电结合,构建了InP@Zn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量子点荧光被猝灭;当DNA存在时,Dured与DNA的特异性结合使Dured从InP@ZnS QDs表面脱附,FRET过程被打断,InP@ZnS QDs荧光恢复,以荧光“关-开”方式检测DNA。该探针检测DNA的线性范围为2.0~275.0 ng·L
-1
,检测限为1.0 ng·L
-1
,并可用于模拟生物生理条件下的DNA检测。
关键词:InP@ZnS量子点;荧光探针;DNA;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214
|
42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69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Eu
3+
掺杂的Na
2
YMg
2
(VO
4
)
3
荧光粉制备和发光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中元, 李勇, 夏爱林
2017, 38(3): 296-302. DOI: 10.3788/fgxb20173803.0296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
2
Y
1-
x
Mg
2
(VO
4
)
3
:
x
Eu
3+
(
x
=0.15~0.75)系列自激活荧光粉。用XRD、SEM、光致发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分别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XRD结果显示样品为纯石榴石结构,其中Eu
3+
取代Y
3+
;SEM照片显示样品为粒径大小在0.3~1 μm范围内不规则的光滑球状颗粒;光谱分析表明,Na
2
YMg
2
(VO
4
)
3
作为自激活发光基质可以被200~400 nm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出源于VO
4
3-
电荷迁移跃迁的波长范围为400~700 nm的宽谱带绿光。掺杂Eu
3+
后,在340 nm紫外光激发下同时出现了VO
4
3-
的电荷迁移带和Eu
3+
的特征光谱。不同浓度Eu
3+
掺杂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表明,存在VO
4
3-
和Eu
3+
之间的能量传递。
关键词:自激活;Na
2
YMg
2
(VO
4
)
3
:Eu
3+
;能量传递;荧光寿命
124
|
48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54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3,4,9,10-苝四甲酸二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行为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志英, 周晓敏, 霍曼, 张海容
2017, 38(3): 303-307.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03
摘要:以3,4,9,10-苝四甲酸二酐(PTTC)为原料,采用真空气相沉积-分子自组装法制备了有机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差热分析表征所得产物。用吐温20增溶PTTC纳米材料,发现L-赖氨酸对该分散系的荧光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L-赖氨酸的纳米荧光化学传感新方法。体系的荧光变化与赖氨酸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7.00×10
-4
~5.40×10
-7
mol/L,检出限为8.39×10
-8
mol/L。进一步研究发现,PTTC纳米结构使赖氨酸的循环伏安图电流差减小,有望据此制作赖氨酸纳米电化学传感器。
关键词:3;4;9;10-苝四甲酸二酐;真空气相沉积-分子自组装法;有机纳米材料;L-赖氨酸;化学传感器
122
|
73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74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
γ射线电离辐射对商用CMOS APS性能参数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守龙, 邹树梁, 黄有骏
2017, 38(3): 308-315.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08
摘要:研究了γ射线电离辐射效应对商用CMOS有源像素传感器(APS)性能参数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量子效率、转换增益、暗电流、坏点和脉冲颗粒噪声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受到1 000 Gy辐射后,APS失去工作能力,无信号输出或像素灰度值仅为0,110,255 DN。
60
Co γ射线的离位截面约为10
-25
cm
2
(0.1 b)。当剂量率低于58.3 Gy/h且辐照时间较短时,辐射对量子效率及转换增益无影响,坏点产生数为0,总剂量效应使3T-APS的本底噪声升高到4.62 DN但对4T PPD APS几乎无影响。脉冲颗粒噪声引起的各灰度值像素数量分布呈泊松分布,并与剂量率正相关。
关键词:CMOS APS;γ射线;总剂量效应;电离效应
143
|
35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57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Ag纳米颗粒的引入方式对TiO
2
三维有序多孔/Ag复合结构SERS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秀华, 林健
2017, 38(3): 316-323.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16
摘要:用PS(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出TiO
2
三维多孔有序结构(TiO
2
-3DOM),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了银纳米颗粒的引入方式对整个TiO
2
三维多孔/Ag复合结构SERS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银镜反应得到的TiO
2
三维多孔/Ag复合结构是一种灵敏性强的基底,对罗丹明(R6G)分子的检测极限可低至10
-10
mol/L。
关键词:氧化钛;有序多孔结构;Ag;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125
|
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76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对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效率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许恒, 闫龙, 李玲, 张源涛, 张宝林
2017, 38(3): 324-330.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24
摘要:Ag纳米粒子的形貌对InGaN/GaN多量子阱(MQWs)的光致发光(PL)效率有着显著影响。本文采用离子束沉积(IBD)技术将Ag沉积在InGaN/GaN MQWs上,然后通过快速热退火处理制备Ag纳米粒子。通过改变Ag的沉积时间获得了具有不同Ag纳米粒子形貌的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各样品的Ag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并且测试了吸收谱、室温和变温PL谱及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谱。结果表明:随着Ag沉积时间的延长,所得Ag纳米粒子粒径增大,粒子纵横比先增大后减小且吸收谱峰红移。由于不同形貌的Ag纳米粒子在入射光作用下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SPs)与MQWs中激子耦合强度不同,光发射能力也不同,与没有Ag纳米粒子的样品相比,沉积时间为15 s的样品室温PL积分强度被抑制6.74倍,沉积时间为25 s和35 s的样品室温PL积分强度分别增强1.55和1.72倍且峰位发生红移,沉积时间为45 s的样品室温PL积分强度基本没有变化。TRPL与变温PL的测试结果证明,室温PL积分强度的改变是由于LSPs与MQWs中的激子耦合作用引起的。纵横比大且吸收谱与MQWs的PL谱交叠大的Ag纳米粒子能够更好地增强InGaN/GaN MQWs的发光。
关键词:离子束沉积;Ag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激元;InGaN/GaN多量子阱;光致发光
124
|
6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61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低阈值852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廖翌如, 关宝璐, 李建军, 刘储, 米国鑫, 徐晨
2017, 38(3): 331-337.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31
摘要: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和半导体后工艺技术制备了852 nm半导体激光器,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为57.5 mA,输出的光谱线宽小于1 nm。测试分析了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阈值电流、电压、输出中心波长随温度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当温度变化范围为293~328 K时,阈值电流的变化速率为0.447 mA/K,特征温度
T
0
为142.25 K,输出的光功率变化率为0.63 mW/K。通过计算求得理想因子
n
为2.11,激光器热阻为77.7 K/W,中心波长漂移速率是0.249 29 nm/K,实验得出的中心波长漂移速率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实验结果表明,该半导体器件在293~303 K的温度范围内,各特性参数能够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器件如果工作在高温环境,需要添加控温设备以保证器件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关键词:852 nm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特性;阈值电流;特征温度
116
|
87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79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GaN基薄膜LED倒装芯片表面结构设计及光萃取效率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齐赵毅, 胡晓龙, 王洪
2017, 38(3): 338-346.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38
摘要:利用FDTD方法研究具有表面微纳结构氮化镓基倒装薄膜LED芯片的光萃取效率。通过优化表面结构并研究了器件的光萃取效率随p-GaN层厚的变化。研究发现,具有表面光子晶体和六棱锥结构的器件的光萃取效率最大值比无表面微结构器件分别提高了56%和97%。尽管两种表面结构都能有效提高器件的光萃取效率,然而采用光子晶体的方案对p-GaN厚度和腔长要求极为苛刻。采用六棱锥结构则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光萃取效率,并且还将大大降低实验上材料外延生长及器件制备的难度。
关键词:倒装薄膜LED;FDTD;光萃取效率;光子晶体;六棱锥
122
|
83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65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载流子分布对GaN基LED频率特性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春晖, 朱石超, 付丙磊, 刘磊, 赵丽霞, 王军喜, 陈宏达
2017, 38(3): 347-352.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47
摘要:分别在直流偏置和交流偏置下,对大功率GaN基LED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变靠近p型层的量子垒(也就是最后一个量子垒)中的In组分可以调控有源区中的载流子分布。有源区内积累的电子会引起负电容效应。而通过降低有源区量子垒的势垒高度,可以改善LED中载流子传输特性,并实现载流子复合速率及通信调制带宽20%的提高。这个工作将有助于理解GaN基LED中载流子分布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并为设计适用于可见光通信的大功率高速LED奠定基础。
关键词: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可见光通信;调制带宽;载流子分布
133
|
8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83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基于KMnF
3
:Yb
3+
,Er
3+
纳米晶的红光聚合物平面光波导放大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曲春阳, 黄雅莉, 张永玲, 张美玲, 赵丹, 王希斌, 王菲, 张大明
2017, 38(3): 353-358.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53
摘要:制作了基于KMnF
3
:Yb
3+
,Er
3+
纳米晶材料的工作波长655 nm的聚合物平面光波导放大器。材料的吸收光谱表明,KMnF
3
:Yb
3+
,Er
3+
纳米晶在980 nm附近有很强的吸收。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由于Er
3+
和Mn
2+
能级之间的能量传递,KMnF
3
:Yb
3+
,Er
3+
纳米晶产生了很强的红色上转换发光。根据KMnF
3
:Yb
3+
,Er
3+
纳米粒子的发光特性,制备了KMnF
3
:Yb
3+
,Er
3+
NCs-PMMA复合材料,用其作为芯层设计了掩埋形结构光波导放大器,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完成器件制备。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当655 nm信号光功率为0.1 mW、980 nm泵浦功率为260 mW时,器件获得了2.7 dB的相对增益。
关键词:纳米粒子;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上转换发光
125
|
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70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TiO
2
阴极缓冲层对Rubrene/C
70
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利忠, 吴明晓, 田金鹏, 吴步军, 谢伟广, 刘彭义
2017, 38(3): 359-364.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59
摘要:为了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性能,增强器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研究了TiO
2
薄膜作为阴极缓冲层对OSCs器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结构为ITO/TiO
2
/C
70
/Rubrene/MoO
3
/Al的OSCs器件。首先,通过测量器件效率,考察了TiO
2
薄膜对Rubrene/C
70
电池的性能影响。接着,通过控制TiO
2
薄膜厚度,研究了TiO
2
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TiO
2
修饰层厚度比较薄时,器件的各性能参数较低,随着TiO
2
厚度的不断增加,器件的各性能参数呈上升趋势;当TiO
2
厚度为81 nm时,器件的各性能参数达到最佳,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为1.09%,电流密度为2.55 mA·cm
-2
,开路电压为0.88 V,填充因子为48.69%;当TiO
2
厚度继续增加时,器件的各性能参数开始下降。对比没有TiO
2
阴极修饰层的器件,最优时的
J
sc
、
V
oc
、FF和PCE分别提高了37%、21%、17%和91%,并阐述了性能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0SCs);TiO
2
;阴极修饰层;Rubrene;C
70
120
|
48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87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发光学应用及交叉前沿
LED异形灯的散热设计与实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唐帆, 王丹, 郭震宁, 林介本
2017, 38(3): 365-371.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65
摘要:为了提高LED灯具的散热能力,基于烟囱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LED灯具散热结构。该结构仅采用一块圆柱状基板,不需要散热器,突破了传统LED灯具的构造模式。运用软件Solidworks构建三维模型,用其插件Flow Simulation进行热仿真。当功率为10 W时,LED芯片最高温度为81.34℃。当功率增加到15 W时,最高温度变为105.54℃,高于芯片安全工作温度85℃。因此,本文提出在基板中间加入散热器的改进方案,使LED芯片最高温度下降了30.79℃。并以散热器翅片数12个、内环直径20 mm、翅片厚度1 mm为基础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表明:在翅片数为12个、内环直径为12 mm、翅片厚度为1 mm时,LED异形灯的散热效果最好,此时,LED异形灯的最高温度为72.21℃。当功率为8,13,15,17,19 W时,LED异形灯芯片的温度都满足LED工作的安全要求。经过对8 W的LED异形灯样品的实验测试,测得其最高温度为53℃,与仿真结果仅相差1.01℃,证实了研究的准确性。所设计的LED异形灯,为解决大功率LED散热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圆柱状;LED异形灯;烟囱效应;最高温度;散热;无散热器
159
|
93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7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转化煤层甲烷机理的光谱诊断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锋, 朱丽华, 李创
2017, 38(3): 372-379.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72
摘要: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活化转化煤层甲烷的机理,采用自制的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系统对体积组成为CH
4
40%、O
2
12%、N
2
48%的模拟煤层甲烷进行等离子体活化转化。采用色谱分析方法对煤层甲烷介质阻挡放电稳定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活化煤层甲烷的主要产物为CH
3
OH、CO和CO
2
。采用发射光谱原位诊断技术在200~700 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放电气体的发射光谱,检测到O·、CH·、C·、H
α
、N
2
(
A
3
∑
U
+
)等激发态物种。基于发射光谱原位诊断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对煤层甲烷活化转化的自由基反应过程进行了推断。同时,明晰了反应气中N
2
对煤层甲烷活化和主要产物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即N
2
产生了存活时间更长的亚稳态离子,该亚稳态离子将能量传递给反应气中的O
2
和CH
4
,进而加速了煤层甲烷的活化和稳定产物的生成。
关键词:发射光谱;煤层甲烷;低温等离子体;机理
123
|
69
|
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92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光纤中慢光群折射率限定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邱巍, 高波, 刘健君, 王誉达, 吕品, 蒋秋莉
2017, 38(3): 380-386.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80
摘要:粒子在基态和亚稳态之间的振荡会导致探测光吸收的降低,而探测光束在很窄的频率范围内吸收的降低,会使介质的感生折射率在同样范围内迅速变化,从而改变群折射率
n
g
=
n(ω)+ω
d
n
/d
ω
。本文利用光纤慢光理论,对不同条件下的群折射率限定和群速度的变化特性展开讨论。群折射率随光纤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离子浓度的掺铒光纤中慢光的感生群折射率均随调制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在不同的调制频率条件下,群折射率随入射信号光强度的增大均有一个饱和的过程。
关键词:光纤;群折射率;光速减慢
122
|
8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76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8-羟基喹啉-山梨酸稀土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2017, 38(3): 387-394.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87
摘要:合成了以山梨酸(SA)和8-羟基喹啉(Hq)为配体的Sm(Ⅲ)、Eu(Ⅲ)为中心的三元稀土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差热热重、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等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采用光谱法探讨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Sm(Hq)(SA)
2
和Eu(Hq)(SA)
2
,其最大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发生减色和红移,中性红(NR)使配合物-DNA体系的吸收发生减色,伴有等色点出现。配合物的加入导致NR-DNA体系的吸收峰强度和位置发生变化。计算求得Eu(Hq)(SA)
2
和Sm(Hq)(SA)
2
分别与DNA的结合位点数为5,在20℃下,Sm(Hq)(SA)
2
、Eu(Hq)(SA)
2
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是2.04×10
4
L/mol和1.09×10
4
L/mol。2种稀土配合物都能不同程度地猝灭NR-DNA体系的荧光,表明2种稀土配合物对DNA都有较强的嵌插作用且能自发进行,结合能力为Sm(Hq)(SA)
2
>Eu(Hq)(SA)
2
。
关键词:山梨酸;8-羟基喹啉;稀土;鲱鱼精DNA;相互作用
134
|
81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96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采用3×3耦合器的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传感器解调技术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毛欣, 黄俊斌, 顾宏灿
2017, 38(3): 395-401. DOI: 10.3788/fgxb20173803.0395
摘要:为了实现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传感器(DFB FL)大动态范围、稳定解调,建立了基于3×3耦合器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解调系统。对该系统所采用的对称解调算法(NPS)和反正切解调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3×3耦合器解调算法的原理及耦合器不对称时的调校方法。接着,对干涉仪所需最小非平衡路径长度的选取与系统强度噪声、激光器频率噪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NPS算法与反正切算法最大可解调信号幅度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研究了微分器对对称解调方法解调范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PS算法动态范围高于反正切算法,微分器的幅频特性不理想会减小解调动态范围。在采样频率为125 kHz、信号频率为1 kHz、干涉仪非平衡路径为100 m时,NPS算法与反正切算法的动态范围分别达到96 dB和90 dB。用解调前调校的方法,基于3×3耦合的解调方法动态范围大,能够实现稳定解调,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关键词: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传感器;3×3耦合器;被动零差解调
132
|
51
|
7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280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两种肉桂酸肟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逯东伟, 吴啸宇, 谢宪, 喻凯荔, 林翠梧
2017, 38(3): 402-412. DOI: 10.3788/fgxb20173803.0402
摘要:以间甲氧基肉桂酸、对位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2种未见报道的肉桂酸肟酯类衍生物,并用MS、IR、
1
H NMR、
13
C 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和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位点竞争法研究了2种衍生物分别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结合的机理。通过Stern-Volmer方程等处理荧光猝灭相关数据得到了衍生物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对两种衍生物与H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体外生理条件下,衍生物都可以与HSA结合,对HSA内源荧光产生静态猝灭并对其构象产生影响,其主要的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衍生物与HSA相互作用都发生在Sudlow site 1(亚域Ⅱ A)处。以上实验结果均验证了分子模拟对实验的预测。
关键词:肉桂酸肟酯;光谱法;位点竞争;人血清白蛋白;分子对接
125
|
67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64199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