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07年第28卷第5期

      研究论文

    • 抛物量子点中极化子的温度依赖性

      王子武, 肖景林
      2007, 28(5): 647-650.
      摘要:根据Pekar类型变分法在电子与声子强耦合的条件下计算了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的基态能量.讨论了电子-声子耦合强度,量子点受限长度对基态能量的影响,同时引进温度参数并讨论了其对基态能量的影响,结果得出在低温的条件下,耦合强度和受限长度对基态的能量影响起主要作用;在高温的条件下,温度对基态的能量影响起主要作用,而耦合强度与受限长度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量子点;极化子;强耦合   
      91
      |
      8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17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通过纠缠交换实现N粒子任意态的概率传态

      王一奇, 方建兴, 姜炜星, 朱士群
      2007, 28(5): 651-656.
      摘要:量子隐形传态的杰出安全特性使其在未来的通讯领域充满潜力.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禁止对量子态进行直接复制,因此,量子隐形传态将量子态划分为经典和量子两部分,信息分别经由经典和量子通道从发送者Alice传递给远方的接收者Bob,根据这两种信息,Bob实行相应操作就可以以一定的几率重建初始传送态.利用一般意义的隐形传态方案,提出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实现了一个N粒子任意态的概率传态.方法采用N个非最大纠缠的三粒子GHZ态作为量子通道,避免了引入额外的辅助粒子.为了实现传态,Alice将所有粒子分成N份,对第i份的粒子对(i,xi)实行Bell测量并将结果通过经典通道通知Bob,Bob对粒子(yi,zi)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第i个粒子信息的传送.当完成N次相似的重复操作后,Bob就可以准确地重建初始传送态.文中以Bell态测量为基本手段,重复的操作同时也降低了实验难度,作为一个特例,文中给出了一个两粒子任意态的传态方案.  
      关键词:量子隐形传送;三粒子GHZ态;Bell测量   
      110
      |
      8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2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磁场对非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性质的影响

      肖玮, 肖景林
      2007, 28(5): 657-661.
      摘要: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磁场对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磁极化子性质的影响.导出了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基态能量和基态结合能随量子点的横向和纵向有效受限长度、磁场和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变化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和基态结合能随量子点的横向和纵向有效受限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随回旋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非对称量子点;磁极化子;有效受限长度;线性组合算符   
      97
      |
      88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8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多原子半无限晶体中表面极化子的内部激发态

      任保友, 肖景林
      2007, 28(5): 662-666.
      摘要:研究多原子半无限晶体中电子与表面光学(SO)声子耦合强,而与体纵光学(LO)声子耦合弱的极化子的激发态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导出与SO声子耦合强而与LO声子耦合弱情形下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能量.结果表明,多原子半无限晶体中与SO声子耦合强,而与LO声子耦合弱的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不仅包含不同支LO声子和不同支SO声子与电子耦合的能量,而且也包含不同支SO声子之间相互作用贡献的附加能量.激发能量与体纵光学声子无关.  
      关键词:多原子半无限晶体;线性组合算符;表面极化子;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激发能量   
      97
      |
      7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7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氮化物抛物量子阱中磁极化子的能量

      萨茹拉, 关玉琴
      2007, 28(5): 667-672.
      摘要:利用改进的Lee-Low-Pines(LLP)方法和变分法研究了在外磁场作用下氮化物无限抛物量子阱中自由极化子的能级,得到了极化子基态能量随量子阱阱宽和外磁场变化的规律,对GaN/Al0.3Ga0.7N抛物量子阱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外磁场对极化子的能量有明显的影响,极化子基态能量随阱宽的增强而减小,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并且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氮化物量子阱中极化子能量的贡献是很大的.  
      关键词:氮化物抛物量子阱;极化子;外磁场;能量   
      104
      |
      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0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量子线中磁极化子性质的影响

      红兰, 肖景林
      2007, 28(5): 673-678.
      摘要:研究了量子线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微扰法导出量子线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在计及电子在反冲效应中发射和吸收不同波矢的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讨论了量子线的受限强度、电子-LO声子耦合强度和声子之间相互作用对量子线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量子线中弱耦合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随量子线的受限强度ω0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受限强度ω0取相同值时,电子-声子耦合强度α越大基态能量E0越小,磁场的回旋频率ωe越大基态能量E0越大.在弱磁场情况下,当ω0<0.5时,随着量子线的受限强度ω0的减少p值迅速增大,即对于弱磁场声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不能忽略.  
      关键词:量子线;磁极化子;声子间相互作用;基态能量   
      102
      |
      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5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张梅, 邵明珠, 罗诗裕
      2007, 28(5): 679-682.
      摘要:辐射强度与量子阱沟道的接受度有关,而接受度的大小则直接取决于量子阱宽度、深度以及电子束流的品质等因素.电子束可以用离子注入机或加速器提供,也可以用电压偏置的方法来获得.利用加速器理论中的相平面分析方法,分析了这种双稳态系统的相平面特征及其稳定性.引入正弦平方势,在经典力学框架内和电压偏置情况下,把粒子运动方程化为具有固定力矩的摆方程,用Jacobian椭圆函数和第一类椭圆积分解析地给出了无扰动系统的解和振动周期,并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扰动情况下的相平面特征和系统的稳定性.为超晶格量子阱光学双稳态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量子阱;正弦平方势;超晶格;摆方程   
      111
      |
      85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19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和器件

      曲波, 陈志坚, 李福山, 龚旗煌
      2007, 28(5): 683-692.
      摘要:综述了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现况和展望.主要围绕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近年来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制备、器件改进情况和有机电致发光的应用前景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聚芴;衍生物;器件   
      119
      |
      11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3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熔制温度对铋离子掺杂钡铝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鲍家兴, 周时凤, 冯高峰, 王玺, 林耿, 邱建荣
      2007, 28(5): 699-704.
      摘要:研究了熔制温度对铋离子掺杂钡铝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当用紫外光和808nm的激光二极管激发时,分别在425nm和1330nm附近观察到可见和宽带红外发光.可见荧光的发射强度随着熔制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而红外发光强度随着熔制温度的升高先是增强然后减弱.对光致发光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铋;铝硅酸盐玻璃;光致发光   
      122
      |
      9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31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曹春燕, 秦伟平, 张继森, 张继双, 王艳, 金叶, 尉国栋, 王国凤, 王丽丽, 朱培芬
      2007, 28(5): 705-709.
      摘要:用水热法合成了Tm3+/Er3+/Yb3+三掺杂YF3上转换发光粉末,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对上转换发射谱的研究表明,在相对低激发功率下,可以观察到比较明亮的近白色发光,且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大,上转换发射强度迅速增大并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大激发功率,出现发光猝灭现象.退火温度对上转换发射强度的影响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m3+,Er3+的所有特征发射峰均相对增强.上转换发射谱随Tm3+浓度变化关系表明,在相对低Tm3+掺杂浓度下,Tm3+-Er3+相互作用占优势,Tm3+把能量传递给Er3+,Er3+发射相对增强;在相对高掺杂浓度下,Tm3+-Tm3+之间交叉弛豫过程占优势,Er3+发射相对减弱.从实验结果看出,该粉末的上转换发光非常丰富,从紫外到红外均有发射,是一种潜在的白色上转换发光及三维固体显示材料.  
      关键词:YF3粉末;上转换;发射光谱;退火温度   
      110
      |
      47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5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发光粉LiEu(SiO2)1/6W2O8的研究

      井艳军, 王海, 黄如喜, 朱宪忠, 沈静飞
      2007, 28(5): 715-719.
      摘要: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荧光粉LiEu(SiO2)1/6W2O8。研究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载气流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所制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颗粒呈实心类球形、结晶度好、表面光滑、发光强度较高、粒径平均1.5μm左右且分布较窄。该类荧光粉激发主峰位于396nm,发射主峰位于615nm。LiEu(SiO2)1/6W2O8发光的色坐标为:x=0.667 9,y=0.3310,与NTSC的红色标准基本一致,该荧光粉色纯度非常高,适用于制造紫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用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荧光粉LiEu(SiO2)1/6W2O8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喷雾热解;发光粉;LiEu(SiO2)1/6W2O8;白光LED   
      101
      |
      59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6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载流子热迁移对自组织量子点光致荧光的影响

      邓浩亮, 姚江宏, 贾国治, 徐章程
      2007, 28(5): 720-723.
      摘要:自组织量子点光致荧光的温度依赖性研究对实现高效的量子点光电器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量子点中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会对量子点光致荧光产生直接影响。采用稳态速率方程模型,在考虑了自组织量子点中载流子热迁移的情况下,模拟获得了不同温度下自组织量子点的光致荧光光谱,并着重研究了三组具有不同基态能量的量子点的光致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基态能量较高的量子点光致荧光强度减弱,而基态能量较低的量子点光致荧光强度则增强,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所有量子点的光致荧光都将发生热猝灭。  
      关键词:自组织量子点;载流子;热迁移;光致荧光   
      113
      |
      8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6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不同厚度CdSe阱层的表面上自组织CdSe量子点的发光性质

      胡学兵, 郑著宏, 公维炜, 郑金桔, 高威
      2007, 28(5): 724-729.
      摘要:利用变温和变激发功率分别研究了不同厚度CdSe阱层的自组织CdSe量子点的发光。稳态变温光谱表明:低温下CdSe量子阱有很强的发光,高温猝灭,而其表面上的量子点发光可持续到室温,原因归结于量子点的三维量子尺寸限制效应;变激发功率光谱表明:量子点激子发光是典型的自由激子发光,且在功率增加时。宽阱层表面上的CdSe量子点有明显的带填充效应。通过比较不同CdSe阱层厚度的样品的发光,发现其表面上量子点的发光差异较大,这可以归结为阱层厚度不同导致应变弛豫的程度不同,直接决定了所形成量子点的大小与空间分布[1]。  
      关键词:S-K模式;自组织生长;CdSe量子点;发光   
      106
      |
      6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9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氧分压对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徐小丽, 马书懿, 陈彦, 魏晋军, 张国恒, 孙小菁
      2007, 28(5): 730-735.
      摘要: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具有c轴高择优取向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及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光谱研究了氧分压变化对ZnO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工作气压恒定时,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ZnO薄膜的生长行为主要取决于成膜空间中氧的密度,合适的氧分压能够提高ZnO薄膜的结晶质量;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达到90%以上,且随着氧分压的增大,薄膜的光学带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采用量子限域模型对薄膜的光学带隙作了相应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对样品吸收谱所作的拟合结果符合较好,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表明ZnO纳米晶粒较小时,薄膜光学带隙的变化与量子限域效应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ZnO薄膜;X射线衍射;光学特性;量子限域   
      113
      |
      95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5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色坐标对白光LED光通量的影响

      吴庆, 黄先, 刘丽, 王健, 褚明辉, 张立功, 侯凤勤, 刘学彦, 赵成久, 范翊, 罗劲松, 蒋大鹏
      2007, 28(5): 736-740.
      摘要:研究了在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中,色坐标位置对光通量的影响。在同样蓝光功率条件下,我们对标准白光点(色坐标x=0.33±0.05,y=0.33±0.05)附近不同色坐标位置的光通量进行了计算。假设(0.325,0.332)位置流明效率为100 lm/W,计算得出,最大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35,0.38),光通量为112 lm;最小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29,0.28),光通量为93.5 lm。相对于100 lm的变化幅度达到18.5%。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白光LED光通量随色坐标增大而增加的这一趋势。  
      关键词:白光LED;光通量;色坐标   
      113
      |
      109
      |
      8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0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100 GPa以上冲击压力区蓝宝石的近红外发光

      张岱宇, 刘福生, 郝高宇
      2007, 28(5): 741-747.
      摘要:采用三层夹心靶结构,利用铜箔与抛光蓝宝石之间良好的接触条件,使用辐射式高温计观测到c取向蓝宝石在130~172 GPa冲击高压下的红外辐射。实验信号显示,位于近红外波段的蓝宝石冲击辐射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强;强度对比显示,蓝宝石的近红外发射强于界面发射。基于冲击作用下滑移带的温度高于冲击平衡温度的概念,将蓝宝石体内滑移带温度作为蓝宝石发射温度代入线性吸收公式,从而将蓝宝石发光强度的增加和界面冷却引起的发光强度下降相结合;将得到的界面一蓝宝石发射强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能够重合。由实验信号的上升趋势得到三个压力下0.85μm近红外波长处蓝宝石的冲击吸收系数数值。  
      关键词:冲击高压;蓝宝石;红外辐射   
      116
      |
      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7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星上定标光源LED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麦镇强, 李凤有, 任建伟, 万志, 李宪圣
      2007, 28(5): 748-753.
      摘要:为配合空间相机研制任务,对LED作为星上定标光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试验用LED的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深能级的产生对LED发光效率的影响,引入阿仑尼斯模型对LED的衰减进行了分析。根据任务需要,对LED进行了老化试验,利用积分球法测量LED的相对发光强度,定时监测,得到LED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及趋势。根据试验结果,研究和分析了LED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老化初期LED相对发光强度变化明显,经过250h的持续工作后,变化趋于平稳。3000h后LED相对发光强度总的衰减量约为3%,期间峰值变化量小于1.5%,满足星上定标的要求。给出了试验过程中LED的衰减情况,作为校正参考。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LED的寿命进行了理论的估算。  
      关键词:LED;发光;稳定性;定标   
      118
      |
      108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16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毡上生长ZnSe纳米晶的结构及发光特性

      封燕, 周正发, 徐卫兵, 何典, 黄国庆
      2007, 28(5): 760-763.
      摘要: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毡,采用水热法在二乙烯三胺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于180℃下制备ZnSe/聚丙烯腈纤维纳米毡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ZnSe/聚丙烯腈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e/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形貌较复杂,既有直径10~100 nm,长度50~500 nm的纳米捧,也存在4~10μm左右的ZnSe微米花。260 nm波长光激发下ZnSe/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发射光谱包括位于351 nm(3.55 eV)的弱近紫外激子峰和位于427 nm(2.91 eV)的宽谱带缺陷发光峰,二者相对于ZnSe晶体的本征发射带468 nm均有明显的蓝移效应。  
      关键词:ZnSe纳米晶;聚丙烯腈;静电纺丝;光致发光   
      96
      |
      8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4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含分枝铜纳米线多孔铝膜的偏振特性

      张立春, 李清山, 苏学军, 郑萌萌, 吕磊, 王彩凤, 齐红霞, 梁德春
      2007, 28(5): 764-769.
      摘要:利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具有分枝结构的多孔铝(PAA)模板,并以交流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该模板中合成了分枝状的铜纳米线。用SEM观察样品的形貌结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的透射光谱和偏振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含分枝状铜纳米线结构的多孔铝膜在近红外光区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且得到了14~22 dB的消光比。这种微偏振器件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造价低,在光电集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偏振器;多孔铝;消光比;透射率   
      116
      |
      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9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中华黄萤荧光素酶的性质

      胡敬志, 何艳, 鲁心安, 王菁, 朱文杰
      2007, 28(5): 770-775.
      摘要:近年来,萤火虫荧光素酶催化的生物发光反应被广泛的应用到ATP检测、细菌数目检测、环境监测和其他生物学研究之中。通过对中华黄萤荧光素酶的性质研究,发现其分子量为6 400左右,是一种非典型的Michaelis-Menten氏酶,对底物之一的ATP动力学曲线为S型。最适反应温度为20~25℃,对温度极其敏感,当反应温度高于30℃时,该酶的活性快速失活。该荧光素酶的最适pH=6.5。随着pH值的下降该荧光素酶生物发光的最大发射光波长没有明显的红移现象。Mg2+和Mn2+对该酶活性的激活效果比较接近,最佳的激活浓度均在1mmol/L附近,而Ca2+最佳的激活浓度则小于1 mmol/L,且激活的效果只有Mg2+作用效果的50%左右。和Hg2+、Cd2+等离子一样,Cu2+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荧光素酶的活性。该酶的稳定性较差,对盐浓度和光照比较敏感,高浓度的盐类和长时间的日光照射能够使酶失活。谷胱甘肽(GSH)和二硫苏糖醇(DTT)是该酶较好的保护剂,可以提高该酶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其中前者的作用效果要好于后者。  
      关键词:萤火虫荧光素酶;生物发光;酶学性质;发射光谱   
      112
      |
      10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2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崔海霞, 陈建敏, 周惠娣
      2007, 28(5): 776-780.
      摘要: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关键词:铕配合物;铽配合物;共发光效应;荧光光谱   
      101
      |
      3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卤代苯甲酸铽与1, 10-邻菲哕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徐丽娟, 王瑞芬, 赵娜, 王淑萍, 张建军
      2007, 28(5): 781-787.
      摘要:以卤代苯甲酸和1,10-邻菲哕啉为配体,合成了9种Tb(Ⅲ)的三元配合物,以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1,10-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9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它们的热稳定性顺序为:Tb(o-ClBA)3phen>Tb(o-BrBA)3phen>Tb(p-ClBA)3phen>Tb(m-BrBA)3phen·H2O>Tb(o-FBA)3phen>Tb(p-BrBA)3phen>Tb(p-FBA)3phen>Tb(m-ClBA)3phen≈Tb(m-FBA)3phen·H2O。在同一条件下测得了各配合物固体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相同取代基和相同取代位置的各组配合物的两个较强发射峰(5D4-7F65D4-7F5)的荧光强度顺序分别为:Tb(o-FBA)3phen>Tb(p-FBA)3phen>Tb(m-FBA)3phen·H2O,Tb(m-ClBA)3phen>Tb(p-ClBA)3phen>Tb (o-ClBA)3phen,Tb(p-BrBA)3phen>Tb(o-BrBA)3phen>Tb(m-BrBA)3phen·H2O和Tb(o-FBA)3phen>Tb (o-BrBA)3phen>Tb(o-ClBA)3phen,Tb(m-ClBA)3phen>Tb(m-FBA)3phen·H2O>Tb(m-BrBA)3phen·H2O,Tb(p-BrBA)3phen>Tb(p-ClBA)3phen>Tb(p-FBA)3phen[其中o(m,p)-F(Cl,Br)BA为邻(间,对)氟(氯,溴)苯甲酸根,phen为1,10-邻菲哕啉]。  
      关键词:铽;卤代苯甲酸;1;10-邻菲哕啉;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   
      109
      |
      8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1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介孔组装体Alq3-MCM-41的光学性质

      祝翠梅, 魏长平, 彭春佳, 许洁, 孙小飞
      2007, 28(5): 788-791.
      摘要:将有机发光小分子8-羟基喹啉铝(Alq3)组装进介孔MCM-41中,采用XRD、IR、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组装体Alq3-MCM-41进行表征。XRD表明,Alq3-MCM-41保持了有序的介孔骨架结构;IR谱图中,在波数1542 cm-1处出现的特征吸收谱带表明组装体中Alq3在孔道中与羟基成键;荧光光谱表明,组装体中MCM-41与Alq3分子间发生了能量转移,从而使Alq3-MCM-41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荧光强度随组装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在Alq3-MCM-41中,MCM-41有序孔道的微环境使Alq3分子分散性提高,减弱了Alq3分子间的聚集或缔合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其发光强度。  
      关键词:MCM-1;8-羟基喹啉铝;组装;发光   
      100
      |
      6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32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基于LPC2210和SSD1339的PM-OLED驱动控制电路

      金伟, 凌永顺, 路远, 同武勤, 杨丽
      2007, 28(5): 792-797.
      摘要:为了避免早期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些缺陷,如:"串扰"和"交叉"效应以及电路连接比较复杂,用两种方法实现了基于飞利浦公司生产的LPC2210控制芯片和晶门科技公司的SSD1339驱动芯片的驱动控制电路。首先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以及芯片SSD1339和LPC2210的主要的特点;分析和比较了SSD1339的8080系列并行口和LPC2210外部存储控制单元的读写时序;分别利用LPC2210的通用输入输出单元和外部存储控制单元,成功的控制SSD1339驱动128RGB×128点阵有机电致发光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早期驱动控制电路的缺陷,而且可以使有机电致发光屏显示出高质量的图片;用外部存储控制单元实现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约80 Hz的驱动帧频;而使用通用输入输出单元实现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单步跟踪数据的传输,因此它具有方便查错的优势。本次实验为在不同的集成环境下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的设计奠定基础。  
      关键词:无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控制电路;LPC2210;SSD1339   
      102
      |
      8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18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柔性ITO衬底电化学沉积制备Cu/Cu2O薄膜

      董林, 马莹, 李豪, 贾晓林
      2007, 28(5): 798-801.
      摘要:研究了使用电化学沉积法于碱性条件下在柔性ITO衬底上制备Cu/Cu2O薄膜的方法。循环伏安曲线表明Cu2O与Cu的阴极峰分别位于-500 mV(vs Ag/AgCl)和-800 mV(vs Ag/AgCl)附近。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生长温度和电解液pH值等对Cu2O与Cu阴极峰电位的影响,阴极峰随生长温度的升高以及pH值的降低而略向阳极移动,沉积电流也随之相应增大。与弱酸性条件相比,上述两个阴极峰随pH值升高而移动的程度明显减小,这可能与碱性条件下C3H6O电离程度增大以及C3H6O根作为配体的过量程度有关。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证实,在所研究的生长温度区间和pH值内可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柔性ITO衬底上制备Cu/Cu2O纳米混晶薄膜。在相同的生长温度和pH条件下,电化学沉积电位对样品表面形貌和晶体性质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Cu2O;电化学沉积;柔性衬底   
      97
      |
      5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43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材料合成及性能

    • Li+掺杂浓度对Y2O3:Eu3+发光影响的理论

      张睿, 顾牡, 刘小林, 刘冰洁
      2007, 28(5): 693-698.
      摘要:在团簇近似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在Y2O3:Eu3+中研究了随Li+掺杂浓度的变化,缺陷形成情况以及C2位处Y-O键长的变化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掺杂浓度的增加,与C2格位相关团簇的Y-O键平均键长出现了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引起此类材料发光强度随Li+浓度出现类似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Li+掺杂;Y2O3:Eu3+;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   
      111
      |
      5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28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低温合成YAG:Tb3+荧光粉

      陈都, 肖清泉, 陈朝, 曾人杰
      2007, 28(5): 710-714.
      摘要: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以及N,N-亚甲基双丙烯桥酰胺为胶联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精细粒度Y3Al5O12:Tb3+(YAG:Tb3+)荧光粉。分别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的影响,以及样品发光性能与烧结温度和Tb3+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YAG晶相形成温度为850℃;粉体颗粒大小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增大,结晶程度提高;观察到Tb3+中4f-5d的吸收带以及5D4-7Fj(j=6,5,4,3)的特征发射带,最强吸收与最强发射分别发生在272,541.8 nm,与量子理论(E=1.24/λ)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其发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观察到了Tb3+在Y3Al5O12中的浓度猝灭现象。  
      关键词:高分子网络凝胶;Y3AlO12:Tb3+;发光;浓度猝灭   
      103
      |
      7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551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Li+离子掺杂Gd2O3:Sm3+纳米晶的发光增强

      余雪, 徐海刚, 殷江, 张伟风
      2007, 28(5): 754-759.
      摘要:采用燃烧法制备了Gd2O3:Sm3+和Li+离子掺杂的Gd2O3:Sm3+纳米晶,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所得纳米样品为纯立方相。在室温下,用275 nm和980 nm激发光激发各样品时,可分别观测到Sm3+离子的强荧光发射和上转换特征发射,其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0,602,650 nm处,分别对应着Sm3+离子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的电子跃迁,其中以4G5/26H7/2跃迁的光谱强度最大。实验表明Li+离子的掺入使得Sm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加。通过对样品的XRD、TEM和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研究,分析了引起样品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Li+;Gd2O3:Sm3+纳米晶;发光增强   
      99
      |
      60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63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