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05年第26卷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激发态过程的多体理论方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美纯
2005, 26(3): 273-284.
摘要: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绝大部分参量可实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子效应等,都涉及电子激发态的正确描述。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内的局域密度近似(LDA)作为第一性原理基态理论,即基于Kohn-Sham方程的解,是研究多粒子体系基态性质非常有力的工具。然而,体系激发态的第一性原理理论及其计算要比基态的理论计算复杂得多。关键问题在于描写基态和激发态时,粒子间的交换关联相互作用并不相同,而对于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交换关联能至今仍不清楚。不过,近年来关于激发态问题的研究,先后发展了许多描述电子激发态的理论,最重要的是基于准粒子概念和Green函数方程的多体微扰理论和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以及与此相关的描述电子-空穴相互作用的Bethe-Salpeter方程在凝聚态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其中最关键的物理量是粒子的自能算符Σ,它描述Hartree近似之外的交换和关联效应。虽然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也要引入某些近似,如对于Σ的一个好的近似就是Hedin的GW近似方法。对许多实际凝聚态体系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GW近似是描述激发态问题相当成功的理论方法。将Hartree-Fock(HF)理论与LDA相结合,但采用非局域屏蔽交换代替HF方法中的局域非屏蔽交换相互作用,建立广义的KS方程(GKS),得到所谓屏蔽交换局域密度近似(sX-LDA)方法。我们在平面波自洽场方法PWscf程序包的基础上,发展了PW scf-sX-LDA方法,也是处理激发态问题及材料设计的有效方法。将评述激发态过程多体理论各种方法的发展和意义,讨论这些多体理论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它们在解决半导体带带跃迁(或带隙偏小问题)、半导体及其微结构中的激子效应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关键词:多体理论;激发态过程;第一性原理方法
115
|
162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7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吉林, 洪广言
2005, 26(3): 285-293.
摘要: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明显不同于体相发光材料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其特性,综述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掺杂Eu
3+
和Tb
3+
离子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首先,归纳总结了稀土纳米发光粒子不同于体相材料的光谱特性,如电荷迁移带的红移、发射峰谱线的宽化、猝灭浓度的升高、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的改变等等;其次,概述了一维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光谱性质,介绍了二维稀土纳米发光薄膜的图案化和介孔模板组装;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稀土;发光;纳米材料;Eu
3+
;Tb
3+
173
|
193
|
18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8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磁场中束缚极化子的有效质量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于毅夫, 尹辑文, 肖景林
2005, 26(3): 294-298.
摘要:研究磁场中束缚极化子有效质量的性质,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变分法讨论了磁场中强、弱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有效质量与磁场B和库仑势的关系。以RbCl晶体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强耦合束缚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λ和有效质量
m
*
随磁场
B
的增加而增大。弱耦合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λ也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发现由于库仑势的存在,使得强耦合束缚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λ和有效质量
m
*
有所增大。弱耦合磁极化子的有效质量仅和耦合强度α有关。
关键词:束缚磁极化子;振动频率;有效质量
116
|
7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1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磁场对异质界面上
D
-
中心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晓燕, 王景峰
2005, 26(3): 299-303.
摘要:势阱中的类氢杂质的能级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长期关注。讨论了异质界面上中性施主
D
0
和负施主离子
D
-
的能量随垂直于界面的磁场的变化情况,同时将磁场和势阱结合起来考虑其对类氢杂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磁场的增大,其对
D
0
基态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其束缚能的影响逐渐变小,而对
D
-
中心,磁场的作用使得
D
-
由非束缚态转变为束缚态。计算中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波函数,分析了这两种波函数的适用范围,利用变分的方法得到此结构中
D
0
中心的基态能量和束缚能与
D
-
中心角动量
L
=-1自旋三重态的本征能量和束缚能随磁场的变化关系,找到了此三重态由非束缚态转变到束缚态对应磁场的阈值。
关键词:
D
-
中心;自旋三重态;束缚能
111
|
7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50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抛物量子点中弱耦合束缚极化子的相互作用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尹辑文, 于毅夫, 肖景林
2005, 26(3): 304-308.
摘要:研究了抛物量子点中弱耦合束缚极化子的性质,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导出了束缚极化子的振动频率、有效质量和相互作用能。讨论了量子点的有效受限长度、电子LO声子耦合强度和库仑场对抛物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有效质量和相互作用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弱耦合束缚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相互作用能随有效受限长度的减少而急剧增大,振动频率随库仑势以及电子LO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相互作用能随库仑势以及电子LO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质量仅与电子LO声子耦合强度有关。
关键词:抛物量子点;有效质量;库仑势
104
|
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15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O(Ⅰ, Ⅱ)禁戒线极光及其光化学反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唐远河, 陈光德, 张淳民, 刘汉臣, 竹有章
2005, 26(3): 309-315.
摘要:利用干涉成像光谱技术被动探测上层大气风场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是氧禁戒线极光。讨论了禁戒跃迁出现较强谱线需要的两个条件,对满足上述条件的上层大气中的原子氧(OⅠ)和离子氧(OⅡ)的可见光波段禁戒线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对应指出产生这些O(Ⅰ,Ⅱ)禁戒线的光化学反应。得出的结论是被动探测上层大气风场所用极光源可以使用所指认的10条O(Ⅰ,Ⅱ)禁戒线和允许线:557.7nm,630.0/636.4/639.3 nm,672.8nm,732.2/733.2nm,777.7/777.6/777.4nm,比加拿大的风成像光谱干涉仪(WINDII)使用的极光谱线增添了5条:639.3nm,672.8nm,777.7/777.6/777.4nm,扩展了成像光谱干涉仪的波段范围。
关键词:选择定则;禁戒跃迁;极光;亚稳态;光化反应
142
|
8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53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硒化镉发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弘伟, LASKAR IR, 黄静萍, 陈登铭
2005, 26(3): 321-326.
摘要:硒化镉量子点具有随粒径尺寸改变,而产生发光波长调变的特性,目前已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是由化学溶胶法合成不同粒径尺寸的核壳型CdSe/ZnS硒化镉量子点,其表面包覆十六烷基胺,避免分子团聚现象。在由硒化镉成核温度的控制,成功地制备一系列具有各种尺寸粒径的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2~6nm)。本研究也合成了含有纳米金粒子于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实验结果发现:硒化镉发光效率明显的提高。在有机发光器件的应用方面,将发光波长为505nm核壳型CdSe/ZnS量子点掺入溶有发光波长为570nm铱化合物的氯仿溶液时,其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表明,原量子点的发光特性消失,只有铱化合物的发光依然存在,且其发光强度呈现明显增强趋势,我们推测此现象源自于量子点到铱化合物能量转移的机制。我们也以含有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的铱化合物与PVK混合材料为发光层,成功的制作发光二极管器件,器件的发光效率因核壳型硒化镉的掺杂,明显提高2倍多。
关键词:化学溶胶法;核壳型硒化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磷光铱(Ⅲ)化合物
147
|
97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2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媛媛, 华玉林, 郑加金, 印寿根, 冯秀岚, 王树国
2005, 26(3): 327-332.
摘要: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
2
)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
2
/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
x
=0.242,
y
=0.359,在2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为1000cd/m
2
,量子效率达到了0.30%。并进一步在Zn(BTZ)
2
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PET/ITO/PVK:TPD/Zn(BTZ)
2
: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
x
=0.339,
y
=0.339),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驱动电压为25V时器件的亮度达1200cd/m
2
,且量子效率达0.35%。最后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苯并噻唑螯合锌;掺杂
116
|
13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8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高色纯度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静, 姜文龙, 赵毅, 侯晶莹, 刘式墉
2005, 26(3): 333-336.
摘要:介绍了具有高色纯度的多层有机白光器件,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
x
=0.33,
y
=0.34,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是色度很好的白光器件。而且在8~14V很大的范围内,发光色度随器件的驱动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
x
=0.33,
y
=0.34。在电压为19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最大9735cd/m
2
,在电压为9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最大4.5cd/A。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白光器件;多层结构
126
|
95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298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用AFM和XPS研究LiBq
4
/ITO的表面和界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欧谷平, 桂文明, 金世超, 张福甲
2005, 26(3): 337-343.
摘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LiBq
4
/ITO样品表面形貌,结果表明LiBq
4
层中存在很多裂缝和空隙。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样品表面和界面的电子状态,发现C1s谱在高结合能端出现氧化特征的肩峰,表明真空蒸发沉积的LiBq
4
分子存在明显的氧化现象;对B1s谱的分析发现,界面处B原子的相对值远低于理论值,说明界面处存在B原子离解,导致了LiBq
4
分子的更高氧化态;从C1s谱发现,表面污染C的比例很高,而界面处大为下降,原因是表面吸附了气体,从而证实了LiBq
4
表面存在大量空隙和裂缝。定量研究发现,界面处存在N原子与In、Sn原子的相互作用,这将影响LiBq
4
的发光颜色。
关键词:LiBq
4
/ITO;表面;界面;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
122
|
8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0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铽与1, 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志华, 王瑞芬, 石士考
2005, 26(3): 344-348.
摘要:以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o-MOBA,m-MOBA,p-MOBA)为第一配体,以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甲氧基苯甲酸铽(Ⅲ)与1,10邻菲啰啉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o-MOBA)
3
phen·H
2
O、Tb(m-MOBA)
3
phen·H
2
O和Tb(p-MOBA)
3
phen。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第一配体取代基位置的变化,对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
5
D
4
→
7
F
6
、
5
D
4
→
7
F
5
两个较强发射峰的强度顺序为:Tb(o-MOBA)
3
phenoH
2
O>Tb(m-MOBA)
3
phenoH
2
O>Tb(p-MOBA)
3
phen。
关键词:铽;稀土配合物;邻、间、对甲氧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
124
|
60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7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希夫碱与介孔分子筛纳米超分子材料的发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尹伟
2005, 26(3): 349-353.
摘要:合成了希夫碱N,N′-2亚水杨基-1,4苯二胺(L
1
)、4-[2羟基-1-萘甲醛基]-苯甲酸(L
2
)和4-[2-羟基-1-苯甲醛基]-苯甲酸(L
3
)。使用
1
HNMR、IR、UV和元素分析手段对希夫碱的结构进行表征。荧光光谱表明固体粉末希夫碱的L
1
、L
2
和L
3
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多个精细特征激发峰,其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L
1
>L
2
>L
3
。荧光时间分辨实验表明,L
1
、L
2
和L
3
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99,199,214ns。L
1
、L
2
和L
3
在乙醇溶液中荧光强度的顺序则为L
3
>L
2
>L
1
。希夫碱L
3
、L
2
和L
1
的乙醇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大小分别为0.60,0.56和0.0086。希夫碱L
1
、L
2
或L
3
与(CH
3
)
3
Si-MCM-41超分子材料的发光强度比与MCM-41组装的强,说明疏水的分子筛环境有利于客体的发光。客体分子L
1
、L
2
和L
3
的激发光谱存在多个精细的激发峰,最大激发波长皆为468nm。希夫碱L
1
、L
2
或L
3
与分子筛形成的超分子材料的发射峰一般朝短波方向移动;L
1
、L
2
与(CH
3
)
3
Si-MCM-41及L
2
、L
3
与MCM-41组装形成超分子体系后,最大激发峰分别红移到529,507,507,505nm;超分子MCM-41-L
1
和(CH
3
)
3
Si-MCM-41-L
3
的最大激发峰波长则保持不变。L
1
、L
2
和L
3
分别与(CH
3
)
3
Si-MCM-41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寿命则有较大的变化;而L
1
、L
2
和L
3
分别与MCM-41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寿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荧光时间分辨实验说明主体对希夫碱客体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关键词:希夫碱;介孔分子筛;超分子纳米材料;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
115
|
86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0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光谱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施旗, 程红, 吕景文, 孙彧
2005, 26(3): 359-364.
摘要:掺钕激光玻璃广泛应用于核聚变、高功率激光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等领域。磷酸盐玻璃热膨胀系数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差、热机械强度低。通过改变玻璃组分,即添加Al
2
O
3
和F
2
,并改进制备工艺来降低热膨胀系数,除去铂和分子水。测量了磷酸盐玻璃中Nd
3+
离子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根据吸收光谱计算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光谱参数。通过对掺钕磷酸盐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的实际测量和计算,分析了玻璃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基质玻璃中引入Al
2
O
3
使激光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可降低到α=38.75×10
-7
/℃,引入F
2
既达到了除水的目的又降低了玻璃的声子能量,提高了荧光发射的量子效率,并优化了光谱性能,拓展了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磷酸盐玻璃;钕离子;光谱特性
153
|
194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51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富硅氮化硅薄膜的荧光发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董立军, 刘渝珍, 陈大鹏, 王小波
2005, 26(3): 380-384.
摘要:室温下在3.45eV的激光激发下,对950℃温度下淀积的LPCVD富硅的SiN
x
薄膜中,观测到5个高强度的可见荧光的发射。其峰位位置分别为2.7,2.69,2.4,2.3,2.1eV。通过TEM、IR、XPS等的分析研究表明,该样品为纳米硅镶嵌结构的a SiN
x
:H复合膜,分析了其微结构的成因及其与膜内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1000~1200℃快速退火(RTA)处理,原PL谱蓝移并只出现了峰位为3.0,2.8eV的两个紫蓝色荧光的发射,用能隙态模型对此结果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认为薄膜中纳米硅团簇的密度、尺寸的变化和亚稳态缺陷态对其PL峰以及膜应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硅镶嵌的SiN
x
膜;光致发光;内应力;快速退火(RTA)
110
|
167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2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ZnO外延膜与蓝宝石衬底的取向偏差及其弯曲变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郑畅达, 方文卿, 王立, 莫春兰, 蒲勇, 戴江南, 刘卫华, 江风益
2005, 26(3): 385-390.
摘要:采用常压MOCVD方法在Al
2
O
3
(00.1)衬底上生长出了高质量ZnO单晶薄膜。由ZnO(00.2)面和Al
2
O
3
(00.6)面及ZnO(10.2)面和Al
2
O
3
(11.6)面X射线双晶ω/2θ衍射曲线的相对峰位,得到ZnO外延膜的晶格常数及外延层和衬底间的取向差异角。结果表明外延层和衬底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取向差和晶格畸变,并且取向倾斜方向与衬底的切割倾角方向一致;高温直接生长的样品的取向差比有低温缓冲层样品更大,晶格畸变也更严重。高温直接生长的样品弯曲半径小而应力更大;实验测量的应力值和理论计算的热应力值之间存在差异,原因主要是晶格失配应力的存在。有缓冲层的样品由于能更好地弛豫晶格失配引入的应力,热应力所占整个残余应力的比例相对更大。
关键词:氧化锌;X射线双晶衍射;取向偏差;弯曲半径
122
|
140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12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聚合物前驱体制备具有竹节结构的Si-B-C-N纳米材料及其发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岩松, 徐世峰, 范翊, 罗劲松, 王文全, 安立楠, 张立功
2005, 26(3): 391-394.
摘要:采用热裂解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出了具有竹节结构的Si-B-C-N纳米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特殊的竹节状(叠杯状)形貌,电子散射能谱(EDX)证实了样品组分为Si、B、C、N。通过微区喇曼光谱仪研究了样品在488nm激光激发下从84~290K的变温发射特性,在490~800nm观察到位于580,620nm附近两个较强发射峰和740nm附近一个弱的发射峰。变温实验说明相应发射峰与材料禁带中形成的杂质能级有关。
关键词:聚合物前驱体;纳米Si-B-C-N;发射;杂质能级
143
|
16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4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钟馨, 宋宏伟, 于立新, 杨林梅
2005, 26(3): 395-398.
摘要:报道了一种采用湿化学法,以Ag纳米球为模板合成纳米Au球壳水溶胶的新方法,并对这种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质进行了研究。TEM分析表明,Au纳米颗粒呈球壳结构,粒径约为20nm,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硬团聚体存在。随着氯金酸加入量的增加,Au球壳的吸收峰位置从可见区(~400nm)逐渐红移至近红外区(~800nm)。测量了不同浓度的Au球壳水溶胶经近红外激光照射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经1.9W/mm
2
的808nm近红外光照射10min,温度最高升高了5.5℃。由于800~1200nm是人体组织的透射窗口,肿瘤细胞在42℃左右即可被杀死,这种纳米Au球壳材料有望在利用光热转换的红外热疗中得到应用,并有可能利用光动力实现药物释放。
关键词:Au;纳米球壳;光热转换
167
|
176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1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TiAl
3
和Ti/TiAl
3
非合金化电极n型GaN欧姆接触的实现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明帆, 林红斌, 胡成余, 秦志新, 陈志忠, 张国义
2005, 26(3): 399-403.
摘要:在不进行合金化的情况下,首次直接采用TiAl
3
合金材料作为金属接触电极。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n型载流子浓度为2×10
18
cm
-3
的GaN上,成功地得到低接触电阻的欧姆接触,并由环形传输线模型方法测得比接触电阻率为3×10
-5
Ω·cm
2
。与通常n型欧姆接触采用的Ti/Al双层结构比较,TiAl
3
合金结构更容易形成非合金化的n型欧姆接触。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N空位和界面层处的TiAl
3
在形成非合金化或低温退火欧姆接触中发挥的作用,由此设计的Ti/TiAl
3
/Ni/Au接触结构,在TiAl
3
合金结构基础上明显地降低了接触电阻率。
关键词:欧姆接触;GaN;TiAl
3
合金;反应离子刻蚀;比接触电阻率
117
|
13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5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材料合成及性能
(Zn, Cd)S:Cu, Cl发光材料的热释发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志强, 田少华, 宋伟朋, 韦志仁, 董国义, 窦军红
2005, 26(3): 316-320.
摘要:在ZnS中分别掺杂质量分数为5%、7%、10%、15%、20%的CdS,得到一系列(Zn,Cd)S:Cu,Cl粉末电致发光材料样品。测量样品材料的热释发光曲线,发现五个样品在温度-180~-20℃范围内均有两个明显的热释发光峰。CdS含量的变化对材料中陷阱的种类和陷阱深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两个峰值温度在-150℃和-50℃附近。Cd离子的掺入改变了材料较深陷阱中载流子的浓度,随着CdS量的增加,使得在-50℃的热释发光峰的相对强度增大。通过测量样品的发光光谱和发光亮度,发现随着CdS含量的增加,样品材料的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发光亮度呈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电致发光;热释光;发光光谱;发光亮度
131
|
116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49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Dy
3+
/Tm
3+
共掺杂钒磷酸钇的共沉淀法合成及光谱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赖华生, 陈宝玖, 许武, 王晓君, 谢宜华, 关中素, 狄卫华
2005, 26(3): 354-358.
摘要:以Y
2
O
3
、Dy
2
O
3
、Tm
2
O
3
、V
2
O
5
、(NH
4
)
2
HPO
4
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化学法合成了体色纯白的Dy
3+
、Tm
3+
共掺杂YP
1-x
V
x
O
4
荧光粉。对合成荧光粉的V
5+
/P
5+
、Dy
3+
/Tm
3+
摩尔比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SEM、变温紫外激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及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对所合成的粉体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YP
1-x
V
x
O
4
:Dy
3+
,Tm
3+
荧光粉在325nm紫外激光激发下,低温时存在基质VO
4
3-
的蓝色宽带发射,随着温度升高,VO
4
3-
吸收的激发能量更有效地传递给Dy
3+
、Tm
3+
,使其发光逐渐增强;在254nm的紫外光激发下,YP
1-x
V
x
O
4
:Dy
3+
,Tm
3+
荧光粉发白光,是一种潜在的二基色高压汞灯用荧光粉。
关键词:YP
1-x
V
x
O
4
:Dy
3+
;Tm
3+
;高压汞灯;荧光粉;光谱
110
|
89
|
8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4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温度和浓度对分散在SiO
2
中Y
2
O
3
:Eu
3+
纳米材料发光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吕少哲, 张继森, 张家骅, 刘春旭
2005, 26(3): 365-368.
摘要:讨论了分散在SiO
2
中的Y
2
O
3
:Eu纳米发光材料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灼烧温度下光谱的变化规律,在室温紫外激光波长激发下不同灼烧温度下样品的发射光谱。从光谱上看到在一定浓度下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发光变强,而且在一定温度下随浓度提高发光变强。尤其在
5
D
0
→
7
F
0
跃迁谱线的强度明显高于
5
D
0
→
7
F
2
的电偶极跃迁强度,并分析了原因。探讨了合理的掺杂浓度和灼烧温度,并测量了Y
2
O
3
:Eu质量分数为5%时,灼烧温度在1300℃时的激发光谱和格位选择激发光谱。样品平均粒径50nm,得到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
5
D
0
→
7
F
1
和
5
D
0
→
7
F
2
选择激发光谱。分析认为Eu
3+
存在着4种格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溶胶凝胶;发光强度;Eu
3+
发光
115
|
111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352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LaPO
4
:Ce
3+
/Tb
3+
纳米线的合成和发光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于立新, 宋宏伟, 刘钟馨, 杨林梅, 吕少哲, 郑著宏
2005, 26(3): 369-374.
摘要:通过水热法合成出Ce
3+
和Tb
3+
共激活的LaPO
4
纳米线,并同相应的微米棒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其荧光光谱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纳米线和微米棒的晶体结构均为单斜相。在单掺杂Ce
3+
和Tb
3+
的材料中,微米棒的发光强度与纳米线相比稍有提高,但在共掺杂的纳米线样品中对应Ce
3+
的激发,Tb
3+
的
5
D
4
→
7
F
5
绿光发射比微米棒提高了3~5倍。通过动力学研究,纳米线中Ce
3+
和Tb
3+
的电子跃迁速率与微米棒对比没有显著的提高,且Ce
3+
→Tb
3+
的能量传递速率降低了3倍。Tb
3+
的
5
D
3
能级衰减包括两个过程:快过程和慢过程。纳米线以慢过程为主,而微米棒以快过程为主。我们认为慢过程对应
5
D
3
→
5
D
4
的弛豫,快过程对应
5
D
3
向其他缺陷能级的跃迁。因此共掺杂纳米线中强度的提高被归因于在纳米线中更多的边界阻碍而引起在高于
5
D
4
的激发态能级上损失的能量更少。
关键词:LaPO
4
:Ce
3+
/Tb
3+
;纳米线;能量传递
125
|
157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10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YAGG:Tb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和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扈艳丽, 李军建, 李弋舟
2005, 26(3): 375-379.
摘要:YAGG:Tb微米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在投影电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FED等新型平板显示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图像清晰度有密切关系的是荧光粉的粒径大小,粒径越小分辨率越高,纳米荧光粉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使图像更清晰。但目前还未见有关YAGG:Tb纳米荧光粉的报道,把这种荧光粉纳米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概述了用尿素溶胶法制备YAGG:Tb纳米荧光粉,这一方法与其他的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是一种无机合成的方法,能够得到纳米级的超细荧光粉。最后通过X射线对其进行了晶体分析,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分析,测量了在电子束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纳米;荧光粉;尿素溶胶法;YAGG:Tb
141
|
16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06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研究快报
新一代白光LED照明用一种适于近紫外光激发的单一白光荧光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晓园, 张家骅, 张霞, 刘慎薪, 蒋大鹏, 王笑军
2005, 26(3): 404-406.
摘要:首次报道单一Sr
2
MgSiO
5
:Eu
2+
材料的白光发射性质。发射光谱由两个谱带组成,分别位于470,570nm处,并具有不同的荧光寿命,归结为处于不同格位上的二价铕离子的发射,它们混合成白光。这两个发射带所对应的激发光谱均分布在250~450nm的紫外区,利用该荧光粉和具有400nm近紫外光发射的InGaN管芯制成了白光LED。正向驱动电流为20mA时,色温为5664K;发光色坐标为
x
=0.33,
y
=0.34;显色指数为85%;光强达8100cd/m
2
。实验表明,器件的色坐标和显色指数等参数随正向驱动电流的变化起伏量小于5%,优于目前商用的蓝光管芯泵浦白光LED,报道的单一白光荧光粉在新一代白光LED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光LED;白光荧光粉;单一白光荧光粉
227
|
246
|
4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413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