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03年第24卷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用发光法测定DnaJ类分子伴侣MRJ对虫荧光素酶体外重折叠的促进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亚宁, 朱美财, 刘成刚, 赵新华, 陈涛
2003, 24(2): 113-116.
摘要:蛋白质的折叠使新翻译合成的多肽变成有生物功能的空间结构,因此蛋白质折叠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工作。而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必须依靠分子伴侣的相互作用,才能保证蛋白质折叠向正确的方向进行。MRJ是一类新发现的DnaJ类分子伴侣,已证实它有调节ATP酶活性和阻止多聚谷氨酰胺凝聚的作用。我们用胍变性的虫荧光素酶作为蛋白质恢复功能活性的分子模型,用生物发光法研究了MRJ对蛋白质重新折叠的作用,发现MRJ确实有促进变性虫荧光素酶重新折叠并恢复其催化活力的功能。而且这种过程需要另一类Hsp6 0和Hsp70的协助,而这三种分子伴侣组合在一起,功效最好。实验中还发现,MRJ对虫荧光素酶恢复的促进作用是与ATP密切相关的。发光分析是研究分子伴侣促进蛋白质折叠过程的一种灵敏、精确和快速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分子伴侣;MRJ;蛋白质折叠;发光分析
93
|
9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56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晶体离子质量差异对激活离子声子参助能量传递几率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罗遵度, 黄艺东
2003, 24(2): 117-119.
摘要: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基质晶体离子质量差异对激活离子声子参助能量传递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离子的质量差异除了导致声子频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声子参助能量传递几率,还直接改变其传递几率的显式。对单声子参助能量传递过程,其传递几率必须乘以质量差异因子
D
2
,对双声子参助能量传递过程其传递几率则乘以因子
D
4
。文中给出了两种不同质量离子组成的晶体的因子
D
的表示式和
p
种不同质量的离子组成的晶体的因子
D
的一般表达式。
关键词:晶体离子质量差异;能量传递;声子参助过程
85
|
8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9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磁场中液氦薄膜表面电子涟波子系统的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肖玮, 尹辑文
2003, 24(2): 120-124.
摘要:研究了磁场中液氦薄膜表面电子与涟波子强耦合和弱耦合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方法导出磁场中液氦薄膜表面电子 涟波子系统的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讨论磁场对表面电子 涟波子系统的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的影响。
关键词:液氦薄膜;涟波子;振动频率;基态能量
89
|
8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55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电磁波在周期介质中的传播及二维光子晶体的光子带结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阿不都热苏力, 帕尔哈提
2003, 24(2): 125-129.
摘要:光子晶体是光学与凝聚态物理交叉的新领域,也是近年来应用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一种由介电常数高的(低的)介质在另一种介电常数低的(高的)背景介质中周期排列所组成的人造多维周期结构材料,能够产生光子带隙。频率落在带隙内的光在晶体里沿任何方向都不能传播,因而具有能够抑制原子、分子的自发辐射等诱人的光电子学特性,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在这一领域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获得了很好的结果。主要有:(1)利用平面波展开方法来计算二维光子晶体的带隙结构。首先,我们设计正方晶胞的二维光子晶体模型。设x
3
方向为介质柱的轴方向,二维周期结构在x
1
-x
2
平面上。晶胞的晶格常数为
a
,半径为
r
,介质柱和空气柱的介电常数分别为ε
a
=17和ε
b
=1,
a
>2
r
。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降低光子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消除光子能带在晶体的布里渊区高对称点上的本征简并。(2)对于二维光子晶体的电磁波理论及周期介质中的Bloch波解做了详细的推导,给出了光子晶体中禁带存在的理论依据。同时以正方格子晶格的二维光子晶体为例,验证了电介质在空气圆孔中的排列存在
E
偏振和
H
偏振的光子带隙重叠区,称为绝对光子带隙。对于二维的光子晶体,两种本征偏振模式的光子能带结构可以独立地调节,以实现两者的光子带隙的最优重叠, 从而大大提高了二维光子晶体的完全带隙宽度。
关键词:光子晶体;正方格子;平面波展开法;光子能带结构
101
|
1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5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Si(100)衬底上n-3C-SiC/p-Si异质结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国胜, 孙艳玲, 王雷, 赵万顺, 罗木昌, 李建平, 曾一平, 林兰英
2003, 24(2): 130-134.
摘要:利用LPCVD方法在Si(100)衬底上获得了3C-SiC外延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3C-SiC/p-Si界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的坑洞形成。研究了以In和Al为接触电极的3C-SiC/p-Si异质结的
I-V
,
C-V
特性及
I-V
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比较了In电极的3C-SiC/p-Si异质结构和以SiGe作为缓冲层的3C-SiC/SiGe/p-Si异质结构的
I-V
特性,实验发现引入SiGe缓冲层后,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由40V提高到70V以上。室温下Al电极3C-SiC/p-Si二极管的最大反向击穿电压接近100V,品质因子为1.95。
关键词:3C-SiC/p-Si异质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V;C-V
94
|
21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2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钝化低温法生长多层InGaN量子点的结构和光学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振, 韩培德, 陆大成, 刘祥林, 王晓晖, 李昱峰, 袁海荣, 陆沅, 黎大兵, 王秀凤, 朱勤生, 王占国
2003, 24(2): 135-138.
摘要:采用一种新方法生长多层InGaN/GaN量子点,研究所生长样品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该方法采用了低温生长和钝化工艺,所以称之为钝化低温法。第一层InGaN量子点的尺寸平均宽度40nm,高度15nm,量子点密度为6.3×10
10
/cm
2
。随着层数的增加,量子点的尺寸也逐渐增大。在样品的PL谱测试中,观察到在In(Ga)As材料系中普遍观察到的量子点发光的温度特性———超长红移现象。它们的光学特性表明:采用钝化低温法生长的纳米结构中存在零维量子限制效应。
关键词:InGaN;量子点;光学特性
106
|
16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59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玻璃中CdSeS纳米晶体的室温光致发光谱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引书, 郑东, 孙萍, 王一红, 刘惠民, 桑丽华, 王若桢
2003, 24(2): 139-143.
摘要:对掺有过饱和的镉、硒和少量硫的玻璃在500~800℃分别退火4h,生长了不同尺寸的CdSe
1-x
S
x
纳米晶体。测量了纳米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550℃生长的样品在300~800nm的范围没有观察到吸收和发光峰,表明温度低于550℃玻璃中不能形成纳米晶体。生长温度在600~650℃,纳米晶体的PL光谱主要为两个宽的发光带,即带边激子发光带和通过表面态复合的发光带。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带边复合发光的蓝移减小,通过表面态的发光逐渐消失,并出现了叠加于宽发光带上的一系列明显的弱发射峰。不同温度生长的样品中,叠加峰的能量相同。同一样品中叠加峰的能量不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纳米晶体;PL光谱;精细结构
93
|
11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44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超短金属微腔中有机电致发光的三色发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马凤英, 金长清, 刘云, 初国强, 刘星元, 王立军
2003, 24(2): 144-146.
摘要:以典型的有机发光材料Alq
3
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Glass/Ag/PVK/Alq
3
/Al的微腔器件。与普通的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较,研究了腔内模式密度的变化、峰值强度的增强、以及光谱的窄化和峰值波长随探测角度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的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得到了色度较为纯正的三色发光,与无腔器件相比峰值强度增强2~2.5倍,光谱半高宽降低,只有无腔的1/3左右。
关键词:有机微腔;发光二极管;光谱窄化;腔效应
97
|
8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1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新型极化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大明, 揣晓红, 陈开鑫, 王菲, 衣茂斌, 许武
2003, 24(2): 147-151.
摘要:用对硝基偶氮苯类为侧链的键合型聚合物,采用高温电晕极化的方法制作电光薄膜,设计并构造极化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当通光方向和极化方向平行并且垂直于极化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时,利用法布里帕罗(F-P)腔中多光束干涉,可以把通过的光由位相调制转化为强度调制,有利于电光调制器的小型化和高速封装。用这种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测量了铟锡氧化物共面波导上的电信号,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调制器具有线性电光效应;当F-P腔的精细因子为20(对1.3μm的光),调制电场为1V/μm时,研制的极化聚合物电光调制器的调制深度可达到0.01%。
关键词:电光调制器;法布里珀罗腔;电光薄膜;极化聚合物
109
|
135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6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Tb
3+
, Eu
3+
对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及邻菲咯啉间能量传递与蓝色发射的强化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永绣, 刘停, 闵宇霖, 何小彬, 周雪珍
2003, 24(2): 152-156.
摘要:合成了一种由稀土离子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蓝色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是典型的配体发光配合物,其发射峰位于444nm,激发波长为334nm和407nm。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和差热-热重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含有大量的N-HPA和相对较少的稀土离子和phen,其中稀土离子与N-PA中的羧酸根配位,而N-PA中的氨基通过氢键与phen的氮原子结合,形成了有利于配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通道。稀土离子Tb
3+
,Eu
3+
的共同存在促进了这一能量转移通道的形成,进而强化了配体的蓝色发射。
关键词:Tb
3+
;Eu
3+
;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邻菲咯啉;蓝色发射
94
|
69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8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利用有机层间互相掺杂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侯晶莹, 高文宝, 孙家鑫, 赵毅, 刘式墉
2003, 24(2): 157-160.
摘要: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是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用化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的优化设计,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个功能层进行互相掺杂,在层间形成互掺过渡层达到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使得注入的电子和空穴有效地限制在互掺的有源区内,增加了载流子相遇复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外加电压10.5V时达到7.9cd/A,最大发光亮度在35V时达到49000cd/m
2
。和一般掺杂器件相比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有机层间的互相掺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层间的界面,减少了有机层间的缺陷,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器件老化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互相掺杂;效率;寿命
78
|
9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40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GaN的声表面波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严莉, 陈晓阳, 何世堂, 李红浪, 韩培德, 陈振, 陆大成, 刘祥林, 王晓晖, 李昱峰, 袁海荣, 陆沅, 黎大兵, 朱勤生, 王占国
2003, 24(2): 161-164.
摘要: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方法在(0001)面蓝宝石上生长了高质量、高阻的未掺杂(0001)面GaN薄膜。为精确测量GaN薄膜材料的声表面波特性,在GaN薄膜表面上沉积了金属叉指换能器,叉指换能器采用等叉指结构,叉指的数目为40对,叉指间距为15μm。采用脉冲法测量了声表面波在自由表面和金属表面上的速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机电耦合系数(κ
2
)。所测量的声表面波速度(
v
)为5667m/s,机电耦合系数(κ
2
)为1.9%。
关键词:GaN;声表面波速度;机电耦合系数
107
|
188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8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新型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罗昔贤, 段锦霞, 林广旭, 徐晶, 杨宇, 肖志国
2003, 24(2): 165-170.
摘要:首次在硅酸盐体系中发现了余辉时间长达10h以上的高亮度长余辉现象,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发现:Eu
2+
,
Ln
共激活的镁黄长石结构的焦硅酸盐化合物和镁硅钙石结构的硅酸盐化合物的余辉发光性能最好。研究了各发光材料的光谱特征、长余辉性能,测量了各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同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并测量了发光材料的热释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确定了发光材料的晶格类型。
关键词:长余辉材料;硅酸盐;镁黄长石;镁硅钙石
185
|
132
|
1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Si表面上生长的ZnO薄膜的阴极射线荧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许小亮, 徐军, 徐传明, 杨晓杰, 郭常新, 施朝淑
2003, 24(2): 171-176.
摘要:几种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用直流溅射法生长的ZnO/Si样品的阴极射线荧光(CL)光谱显示,当退火温度低于等于800℃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体质量得到了改善,这主要体现在390nm紫外带的发射强度与505nm绿带发射强度的相对比值迅速增加,同时也发生了绿带的红移以及窄化效应。但退火温度超过800℃时绿带就不再红移了,其峰位为525nm。当退火温度为950℃时,紫外带几乎消失,而只剩下绿带,且与纯硅酸锌样品的CL谱一致,掠入射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确有三角相三元化合物硅酸锌的产生。因此,从ZnO/Si异质结的质量来看,直流溅射法可能不适宜用于生长这样的异质结:因为当退火温度低于800℃且相差较大(如600℃)时,不能得到产生强ZnO紫外发光的晶体质量,而当退火温度接近或高于800℃时,虽然ZnO晶体质量得到了改善从而紫外发光份额迅速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三元化合物硅酸锌,将严重影响ZnO/Si异质结的电学输运特性。
关键词:ZnO;Si衬底;高温退火;阴极射线荧光;硅酸锌
93
|
88
|
6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1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二氧化锆中Er
3+
发光性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晃清, 吴长锋, 秦冠仕, 秦伟平, 赵丹, 张继森, 吕少哲, 任新光
2003, 24(2): 181-184.
摘要: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r
3+
掺杂摩尔分数为1%的ZrO
2
材料;X射线衍射图表明该种材料为混合相晶体结构;用Nd:YAG激光器的三次谐波(355nm)和二极管激光器(980nm)为激发源激发样品,分别测量了它的发光和上转换发射,观察到了较强的绿光和相对较弱的红光发射。同时对该样品进行了喇曼光谱实验,发现该材料的晶格振动能量相对较小。通过分析发现低的声子能量和低的掺杂浓度是该样品发绿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二氧化锆;三价铒离子;发光;声子能量
93
|
73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4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Ba, Mg, Sr)O·
n
Al
2
O
3
:Mn
2+
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沈雷军, 张忠义, 韩莉, 周永勃, 刘翠兰, 陶冶, 巨新
2003, 24(2): 189-193.
摘要: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
0.04
Mg
0.16
Sr
0.8
O·
n
Al
2
O
3
:Mn
0.07
2+
(
n
=4.1,4.2…4.9)和Ba
0.1
Mg
0.1
Sr
0.8
O·
n
Al
2
O
3
:Mn
0.07
2+
(
n
=4.1,4.2…4.9)铝酸盐体系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呈单相,说明生成了完全互溶的连续固溶体。经检测发现Mg
2+
,Sr
2+
的引入有效地优化了发光基质,使Mn
2+
在真空紫外激发下的发射明显增强。在Ba
0.04
Mg
0.16
Sr
0.8
O·
n
Al
2
O
3
:Mn
0.07
2+
体系中,在一定范围内改变Al
3+
含量(
n
值)可适当调整激发光谱峰位;适当调整Al
3+
和Mn
2+
的含量比可以改变体系的发光强度,以满足等离子平板显示(PDP)技术的需求。
关键词:PDP;铝酸盐;发光
76
|
10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57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电致发光机舱仪表显示屏用发光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德俭, 周军, 王锋
2003, 24(2): 194-198.
摘要:新型主战飞机用电致发光屏是一种新型的飞机座舱仪表信号显示屏,是基于电致发光(EL)原理而制作的,用于飞机座舱仪表照明显示。电致发光屏是为了解决飞机座舱仪表传统照明的不足而研制的第三代照明系统,这种发光屏不需外光源,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进行显示,成功地解决了荧光显示和灯珠显示的诸多问题。电致发光,主要是在以ZnS等为基质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Cu、Mn等激活剂后在电场作用下发光。这种发光,作为一种固体冷光源在发光与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产系列飞机座舱信号显示屏成功地应用了电致发光技术,本文就电致发光屏所用发光粉的研制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电致发光;发光粉;显示屏
89
|
8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7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纳米PIC-I分子聚集体的超辐射和Z-扫描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春旭, 张家骅, 刘俊业
2003, 24(2): 199-202.
摘要: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辐射是由于在几个本征态内振子强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巨跃迁偶极子,因而是超辐射的。跃迁速率与耦合分子个数
N
成正比。分子聚集体的J-吸收和超辐射发射是共振的。利用Z-扫描技术测量PIC在不同配比下的非线性折射率、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极化率。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对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J-聚集体;超辐射;Z-扫描
89
|
1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71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多孔硅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光致发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晓静, 李清山, 王佐臣
2003, 24(2): 203-207.
摘要:目前,多孔硅的制备方法已有许多种。我们用电化学方法、光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分别制备出了室温下在可见光区发射光荧光的多孔硅。通过对实验装置、制备条件、样品的成膜过程及其光致发光(PL)光谱的比较,分析解释了其成膜机理和PL光谱的特点。认为虽然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多孔硅,但相比较而言,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样品最均匀,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强,因而电化学方法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另外在多孔硅的成膜过程中,自由载流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孔硅;电化学;光化学;光致发光谱
105
|
9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36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发光材料
溶胶-凝胶软石印法制备Zn
2
SiO
4
:Mn图案化薄膜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韩秀梅, 林君, 于敏, 周永慧
2003, 24(2): 177-180.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
2
SiO
4
:Mn薄膜并结合毛细管微模板技术实现了薄膜的图案化,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发光光谱等手段对Zn
2
SiO
4
:Mn的结晶过程、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溶胶 凝胶法合成的样品在800℃时已开始结晶,在1000℃时可得到纯相的Zn
2
SiO
4
:Mn,这比传统的固相法的烧结温度低150℃。Zn
2
SiO
4
:Mn薄膜的激发光谱在220nm和280nm之间有一个强的吸收峰,峰值位于248nm,发射光谱的最大值位于522nm,为绿光发射。从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可知组成薄膜的粒子比较均匀,其平均直径为220nm。我们获得了四种图案化宽度,分别是5,10,20,50μm。光学显微镜的结果表明,图案薄膜烧结后相对于烧结前有10%~20%的收缩。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发光;软石印技术;Zn
2
SiO
4
:Mn
95
|
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43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Sr
4
Al
14
O
25
:RE
3+
(RE=Eu, Ce, Tb)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彭明营, 裴治武, 洪广言
2003, 24(2): 185-188.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Sr
4
Al
14
O
25
:RE
3+
(RE=Eu,Ce,Tb)样品,研究了其中Eu
3+
,Ce
3+
和Tb
3+
的光谱性质,以及Ce
3+
与Tb
3+
共掺时的能量传递现象;发现Eu
3+
,Ce
3+
和Tb
3+
占有两个格位,与Eu
2+
在此基质中的情况相似;在Tb
3+
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了来自
5
D
3
与
5
D
4
的发射,表明两能级间无辐射跃迁过程不显著;Ce
3+
对Tb
3+
有敏化作用。
关键词:Sr
4
Al
14
O
25
;高温固相反应;无辐射跃迁;能量传递
91
|
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167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研究快报
稀土有机光伏器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范镝, 初蓓, 李文连, 洪自若
2003, 24(2): 208-210.
摘要: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Gd(DBM)
3
bath/Mg:Ag的双层结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TPD为受体,Gd(DBM)
3
bath为给体。在4mW/cm
2
的365nm波长紫外光从ITO玻璃方向垂直照射下,器件的开路电压
V
oc
,短路电流
I
sc
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3.2V,29.24μA/cm
2
,0.286。在实验中发现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的光谱响应曲线与TPD的吸收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在紫外光照射下TPD/Gd(DBM)
3
bath膜层的界面处产生的激基复合物在光伏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有机光伏电池;激基复合物;外量子效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99
|
10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241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