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荣誉
期刊历史
期刊订阅
最新资讯
文章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文章
封面故事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专刊专栏
作者服务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稿件流程
伦理规范
数据共享
审稿服务
评议要点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道德声明
出版伦理
AI声明
编辑部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02年第23卷第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彩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及动态矩阵显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志林, 蒋雪茵, 张步新,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许少鸿
2002, 23(1): 1-6.
摘要:研究了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4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掺杂得到了高稳定性的绿色及红色器件,绿色器件的半寿命达14000小时(初始亮度100cd/m
2
),红色器件的半寿命为7500小时(初始亮度50cd/m
2
).还研究了具有空穴锁定层及非锁定层的多种不同结构和材料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研究表明无论蓝色还是白色器件,具有空穴锁定层的器件稳定性较差,老化过程中界面势垒的变化很大.非锁定层的蓝色及白色器件中,新材料JBEM比DPVBi有更优越的性能.JBEM构成的蓝色器件的半亮度寿命为1035小时(初始亮度100cd/m
2
).由JBEM构成的白色器件中,由蓝色及红色掺杂在同一层的器件得到最好的稳定性,其半亮度寿命为2800小时(初始亮度100cd/m
2
),而且它具有发光颜色不随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在稳定性改善的基础上研制成功96×60线,分辨率为2线/mm的绿色及白色矩阵显示屏,还利用选择蒸发的方法制造了彩色矩阵屏,设计和研制了驱动及控制电路,实现了动态显示.
关键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多色;稳定性
93
|
96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9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有机量子阱电致发光器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式墉, 杨开霞, 黄劲松, 高文宝
2002, 23(1): 7-11.
摘要:制备了普通的有机量子阱结构,并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量子阱结构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分析了制作工艺对有机量子阱结构特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为了减少垒、阱界面互扩散效应的影响,提出了有机掺杂量子阱的概念,即垒与阱的母体是相同材料,只是在生长垒层的过程中同时掺入少量发光剂.由于掺杂剂的浓度梯度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界面互扩散的影响很小,实际上我们用这种办法制备的有机量子阱器件的亮度、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在研究了阱数对器件特性的影响之后,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两个阱是最好的.进一步研究了阱母体材料对有机量子阱器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NPB作母体比Alq作母体更好,这时器件的效率(cd/A)在45~13V工作电压范围内变化不大.
关键词: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发光
111
|
94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8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橘红色发光的八羟基喹啉锌和1,4-二乙烯基苯的交替共聚物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梁福顺, 王广, 马东阁, 苏光平, 王利祥, 景遐斌, 王佛松
2002, 23(1): 12-16.
摘要:经由配位聚合反应,合成了八羟基喹啉锌和1,4二乙烯基苯的交替共聚物.所合成的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在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聚合物呈现强的橘红色发光,在乙氰溶液中的最大发光峰位在571nm.热失重分析表明,这种含Znq2的聚合物具有稳定的热力学性质,热失重5%的温度大于439℃.这种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正在研究中.
关键词:合成;金属配位聚合物;橘红色发光
91
|
86
|
5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47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含新型噁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华玉林, 冯秀岚, WANG Chang-Sheng, Gun-Young Jung, Brycle M R, Petty M C
2002, 23(1): 17-20.
摘要:含吡啶基的噁二唑类材料(PDPyDP)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被有效地应用于可溶性聚对苯乙炔(MEHPPV)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将其光电性能与MEHPPV的单层结构器件及分别含苯环(PDPDP)和反1,2亚乙烯基(PDVDP)的另外两种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双层结构器件进行比较.EL光谱测量表明,它们的发光均来自于MEHPPV层,而它们相似的器件电流和光输出随驱动电场变化的规律表明这些器件中相似的电荷转移过程,但电致发光阈值电场对于双层结构器件来说低于单层结构器件,而插入PDPyDP层的器件,其阈值电场最低.在电流密度为50mA/cm
2
时,单层器件及各插入PDVDP、PDPDP和PDPyDP的双层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相对值分别为3×10
-3
%,5×10
-3
%,2×10
-2
%和0.1%.并分析了插入PDPyDP使器件发光性能提高最为明显的原因.通过将此类器件的结构等作进一步优化,其最佳量子效率可高达1.44%.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电子传输层;噁二唑类
111
|
9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64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基于新型有机红色材料的薄膜电致发光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步新, 马昌期, 蒋雪茵, 张志林, 张宝文, 许少鸿
2002, 23(1): 21-24.
摘要:对一种名为N,N双[4[2(4二氰甲烯基6甲基)4H吡喃2基]乙烯基]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给电子基)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受电子基)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的ITO/CuPc/DPPP/BDCM/Mg:Ag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压为19V时亮度达到582cd/m
2
.且此器件的发光颜色不随外加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表明此材料有很好的电子传输和红色发射性能
关键词:有机薄膜;红色发光;电致发光;二氰甲烯基;三苯胺
90
|
1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68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利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冯晶, 刘宇, 王悦, 刘式墉
2002, 23(1): 25-28.
摘要:以NPB为空穴传输材料,(dppy)BF为发光层,Alq为电子传输层和色度调节层,制备了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白光发射是来自于(dppy)BF与NPB的固界表面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以及NPB与(dppy)BF发射的蓝光.该白光器件的色度稳定,在电压10~25V的变化范围内,色坐标变化由(0.29,0.33)到(0.31,0.35).器件在4V开启,12V电压下亮度和效率分别为200cd/m
2
和0.45lm/W.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发射
113
|
90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7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新型具有两极性质的电致发光聚合物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广, 刘则, 吕剑虹, 苏光平, 王利祥, 景遐斌, 王佛松
2002, 23(1): 29-32.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三苯胺和二唑基元的共聚物.聚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吸收是由电子的π~π跃迁引起的,在溶液和薄膜中发射蓝色的荧光.聚合物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证明其既具有电子传输性质又具有空穴传输性质,同时电化学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的禁带宽度与紫外吸收光谱的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共聚物;电子和空穴传输;双极性
100
|
10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48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溶剂效应对聚喹啉铝发光特性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晓红, 徐征, 王振家, 刘育新, 印寿根, 侯延冰, 张希清, 李云白, 徐叙瑢
2002, 23(1): 33-36.
摘要:研究了非共轭聚喹啉铝(Palq)在氯仿和乙醇不同极性的溶剂下所获得的薄膜的吸收和发光光谱.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聚喹啉铝链在氯仿和乙醇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聚集状态.当各种溶液分别旋涂成膜时,溶液中的聚喹啉铝的聚集态仍部分地保存下来,导致不同聚喹啉铝薄膜的电子结构状态的差别,结果,聚喹啉铝的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发光特性.实验表明,在制作聚合物器件中,溶剂的选择对非共轭聚合物的发光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聚喹啉铝;发光特性;溶剂;聚集状态
83
|
94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0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Alq
3
与LiF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苏艳梅, 侯延冰, 陈晓红, 章婷, 刘育新
2002, 23(1): 37-39.
摘要:利用共蒸发的方法,制备了LiF和Alq
3
掺杂比例为1:1、1:5、1:7、1:20的样品,以及纯Alq
3
的样品,测量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现掺杂比例不同的情况下,吸收峰、吸收边、荧光峰都有一定的移动.进而研究了样品中LiF和Alq
3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关键词:Alq
3
;LiF掺杂;相互作用
82
|
8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67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韦玮, 白永林, 孟令杰, 李光哲
2002, 23(1): 40-44.
摘要:利用脱氯缩合聚合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和聚(2丁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辛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4种发光材料.对反应体系的浓度、酸碱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工艺条件和路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纯度、含量对合成产物的产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碱性是影响脱氯缩合反应的关键因素;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缩合反应影响则相对较小,在一定温度下当反应时间达到一定阶段后其转化率基本不变.对合成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结果显示:非对称烷氧基取代PPV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成膜性和稳定性;而对称性烷氧基取代PPV的溶解性和成膜性相对较差.以PMOBOPV为发光材料,采用旋涂工艺制作出单层和双层发光器件,并对器件的电致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聚对苯乙炔;电致发光器件;合成
95
|
64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5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含有三唑和三芳胺基聚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则, 王广, 屠国力, 梁福顺, 王利祥, 景遐斌, 王佛松
2002, 23(1): 45-48.
摘要:报道了一种新型含有三唑和三芳胺基的聚苯衍生物的合成,讨论了聚合物的热性质,测量了该材料在氯仿中及固体薄膜状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关键词:三唑;三芳胺;光致发光;合成
100
|
6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7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PAN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孟建新, 陈大志, 李景娆, 冯德雄, 李敬辉, 谢国伟
2002, 23(1): 49-52.
摘要:金属指示剂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Ln
3+
(Ln
3+
=Yb
3+
,Nd
3+
和Er
3+
)的近红外发光有不同的敏化作用,不论在固体还是在溶液中,PAN分子都可显著地敏化Yb
3+
离子的发光,对Er
3+
离子的发光也有一定的敏化作用,但不能敏化Nd
3+
离子的发光.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溶液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根据配体三重态能级与Ln
3+
的发射能级匹配的原理和浓度猝灭效应,对不同条件下LnPAN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行为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PAN;镧系离子;近红外发光
83
|
89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65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介电微球对oxazine溶液荧光的调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吉有, 王立普, 李乙钢, 黄榜才, 徐晓轩, 张存洲, 赵丽娟
2002, 23(1): 53-56.
摘要:研究了染料嗪(oxazine 1)溶液中掺有高折射率玻璃微球时,微球表面附近染料荧光的荧光光谱特性,发现微球外表面附近染料分子的荧光光谱也会象球内情况一样形成结构共振.用Mie散射理论和微腔理论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荧光光谱;玻璃微球;结构共振;激光染料
94
|
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5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酸催化剂浓度对钌络合物/溶胶-凝胶薄膜的发光氧气传感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朱辉, 马於光, 刘宇, 樊玉国, 沈家骢
2002, 23(1): 57-61.
摘要: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不同盐酸催化剂浓度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含钌络合物发光分子Ru(dpp)
3
2+
的硅氧烷预聚液,通过旋转涂敷以及凝胶陈化干燥处理制备了一系列氧气敏感的发光薄膜.通过凝胶载体中发光分子在不同氧浓度下的发光猝灭行为,探讨了盐酸催化剂浓度对载体微结构和发光分子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催化剂浓度减小,薄膜的猝灭响应(
Q
)、SternVolmer系数(
K
SV
)以及响应时间(猝灭时间
t
Q
和恢复时间
t
R
)均得到极明显的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随着盐酸催化剂浓度减小,凝胶载体倾向于形成敞开的大孔道结构.
关键词:溶胶-凝胶;光致发光;氧气传感
93
|
88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3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聚对苯撑亚乙烯/SiO
2
块状溶胶-凝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洪从胜, 黄海龙, 徐春祥, 崔一平
2002, 23(1): 62-66.
摘要:我们制作了一种由π共轭聚合物聚对苯撑亚乙烯(PPV)均匀掺杂SiO
2
的块状溶胶凝胶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品质和光学加工性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付氏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它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对材料进行的光学两波耦合实验中,观察到了非对称能量耦合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吸光度和两波耦合衍射效率两方面对比了含PMMA和不含PMMA的两批不同掺杂浓度的PPV/SiO
2
sol-gel材料的不同特性
关键词:聚对苯撑亚乙烯;两波耦合;光折变;吸光度
78
|
58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2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液氦薄膜表面电子-涟波子系统的有效质量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肖玮, 何光
2002, 23(1): 67-70.
摘要:研究了液氦薄膜表面电子与涟波子弱耦合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微扰法导出电子涟波子系统的有效质量.当计及电子在反冲效应中发射和吸收不同波矢的涟波子之间相互作用时,讨论对电子涟波子系统有效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液氦薄膜;涟波子;有效质量
77
|
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6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一种新颖的测定和分析羟自由基氧化损伤RNA及其分子机理的化学发光体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季武, 朱振勤, 王喜露, 詹选治, 杨晓宁
2002, 23(1): 71-74.
摘要:近年来,羟自由基(
·
OH)对DNA氧化损伤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很少研究
·
OH对RNA的氧化损伤.其实,RNA与DNA一样,也是核酸的两大组分之一,也有许多重要功能.所以
·
OH攻击RNA也会引起严重后果,会造成细胞功能衰退甚至细胞死亡等.为此,我们建立了Vit.C-CuSO
4
-Phen-H
2
O
2
-RNA这一产生和测定
·
OH氧化损伤RNA的化学发光体系,以便加强
·
OH氧化损伤RNA的研究.通过对本体系测定条件的研究,得出了本体系最佳组方是:Vit.C、CuSO
4
、Phen、H
2
O
2
和RNA,浓度分别为350μmol/L、55μmol/L、350μmol/L、0.2mol/L和20μg/mL,体系pH为5.5,体系终体积为1mL.随后,利用本体系检测了槲皮素、咖啡酸、黄芩甙和芦丁抗
·
OH氧化损伤RNA的作用,发现这四种抗氧化剂均能有效抑制
·
OH对RNA的氧化损伤,从而也证明了本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我们也利用此体系和特异抗氧化剂分析了
·
OH氧化损伤RNA的分子机理,结果发现,
·
OH清除剂硫脲几乎抑制全部发光,推测是因硫脲清除了引发剂
·
OH而不能引发RNA氧化损伤所致;过氧化氢酶几乎能抑制全部发光,推测是因过氧化氢酶清除了H
2
O
2
而不能产生引发剂
·
OH所致;O
2
·
清除剂SOD只能抑制小部分发光;
1
O
2
清除剂叠氮化钠和苯甲酸都能抑制绝大部分发光.这些事实提示,
·
OH是RNA氧化损伤的引发剂;O
2
·
只是导致RNA氧化损伤的次要因素,
1
O
2
才是导致RNA氧化损伤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羟自由基;RNA;氧化损伤;化学发光
102
|
7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2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SA/PMMA的可擦除光存储特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陆子凤, 王广安, 刘益春, 刘春光, 赵立竹
2002, 23(1): 75-80.
摘要:用在聚甲基丙稀酸甲脂(PMMA)中掺杂邻羟基亚甲基苯胺(SA)样品,实现了可见光区域的可擦除光存储.以Ar
+
激光488.0nm线为写入光,He-Ne激光632.8nm线为读出光,研究了光栅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在写入和擦除过程中,均观察到了衍射信号随时间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探讨了写入光和擦除光功率对衍射信号的影响.依据相干光调制形成相位光栅和光异构产生压力梯度引起分子扩散的光物理过程对光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邻羟基亚甲基苯胺;光存储;全息光栅
84
|
1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45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ZnS/CdS/ZnS量子点量子阱的荧光衰减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曹立新, 黄世华
2002, 23(1): 81-84.
摘要:采用反胶束方法制备了ZnS/CdS/ZnS量子点量子阱,并对其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量子点量子阱尺寸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5nm,发光峰位于515nm左右,归属于CdS体内的施主受主对复合.ZnS/CdS/ZnS量子点量子阱中CdS的发光比核壳结构的ZnS/CdS量子点增强了近四倍,荧光寿命也有所增长.
关键词:量子点量子阱;ZnS;CdS;发光
113
|
9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61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Yb
3+
和Er
3+
共掺ZnF
2
-AlF
3
-PbF
2
-LiF多晶和玻璃的光谱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秦冠仕, 秦伟平, 陈宝玖, 沈冰, 吴长锋, 鄂书林, 张继森, 黄世华
2002, 23(1): 85-89.
摘要:研究了978nmLD激发下Yb
3+
,Er
3+
共掺新的氟化物基质30ZnF
2
-25AlF
3
-30PbF
2
-15LiF多晶和玻璃中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分析了上转换发光的途径,重点讨论了多晶样品中红色上转换发光增强的过程和原因.最后解释了Er
3+
和Yb
3+
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奇特的发光现象.
关键词:氟化物多晶;氟化物玻璃;上转换发光;能量传递
99
|
74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0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高功率线性梯度折射率GaAs/AlGaAs单量子阱激光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忠辉, 王玉霞, 高欣, 李梅, 王玲, 张兴德
2002, 23(1): 90-92.
摘要:应用MOVPE研制出梯度折射率分别限制GaAs/AlGaAs单量子阱激光器,室温单面连续输出光功率超过500mW,激射波长为820.3nm,并讨论了注入电流和温度改变对波长的影响.
关键词:梯度折射率;分别限制结构;单量子阱;激光器
80
|
9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9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荧光衰减曲线的一种多指数拟合方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林久令, 董志山, 张秀峰, 骆永石, 王遵立, 孙铁铮, 林海, 刘行仁
2002, 23(1): 93-96.
摘要:在荧光衰减测量中,总要遇到荧光衰减解卷积,进行非线性参数拟合问题.目前已有的非线性求极小值方法,都对参数估计值非常敏感,而且计算程序运行时间较长.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经典的步长加速法实现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进行荧光衰减解卷积的方法,按程序给出参数初值,即能解卷积.
关键词:荧光衰减;解卷积;最小二乘解
150
|
105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8053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环氧树脂对LED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绪锋
2002, 23(1): 97-100.
摘要:环氧树脂是封装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制品的可靠性,光输出效果等.因此,LED制造过程,必须根据制品使用场合,合理选用树脂,确保制品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要求.
关键词:环氧树脂;可靠性;光输出效果;光选择性
93
|
1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974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