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8年第19卷第3期

      论文

    • 频率受随机过程调制的体系中的光谱扩散

      黄世华, 王海宇
      1998, 19(3): 199-201.
      摘要:通过在Bloch方程中增加描述对频率微扰的随机过程项{ω(t)},我们讨论了系统在窄谱带的光激发后的光谱扩散。特别是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ω以相同的概率变化为系综中的任一ω’,光谱是一个指数式衰减的定域峰和指数式增长的动态非均匀背底的叠加。2)如果ω'到ω的概率仅与|ω’-ω|有关,非定域峰随时间变宽。作为一个例子,我们讨论了频率受多个独立随机电报过程调制的系统中的光谱扩散。  
      关键词:光谱扩散;频率随机调制;光学Bloch方程   
      106
      |
      7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9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GaAs/AlGaAs量子点阵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

      王杏华, 李国华, 李承芳, 李月霞, 程文超, 宋爱民, 刘剑, 王志明
      1998, 19(3): 202-206.
      摘要:采用电子束曝光和反应离子刻蚀的工艺,将GaAs/AlGaAs量子阱外延材料制成量子点阵,其光荧光谱显示出蓝移,并且蓝移量随着量子点直径尺寸的减少而增大。  
      关键词:GaAs/AlGaAs;量子点;光荧光   
      115
      |
      8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4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室温下ZnCdSe-ZnSe组合超晶格的子带跃迁

      于广辉, 范希武, 关郑平, 张吉英, 申德振, 郑着宏, 胡德宝
      1998, 19(3): 207-211.
      摘要:通过在室温下对ZnCdSe-ZnSe组合超晶格结构的电调制反射谱的测量,观测到分别来自两组超晶格的激子跃迁,由曲线拟合出的跃迁能量与由包络函数近似计算得到的能量相符合。  
      关键词:ZnCdSe-ZnSe组合超晶格;电调制反射谱   
      126
      |
      8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54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发蓝绿光纳米硅薄膜的快速热处理制备

      刘世祥, 朱美芳, 石万全, 刘渝珍, 韩一琴, 刘金龙, 陈国, 孙景兰, 陈培毅, 唐勇
      1998, 19(3): 212-215.
      摘要:使用除氢、高温成核和低温生长的三段式快速热处理方法,将常规方法制备的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晶化成纳米硅(nc-Si)薄膜。该薄膜在波长为457.9nm的Ar+激光的激发下,在室温发射出蓝绿光。  
      关键词:蓝绿光荧光;纳米硅薄膜;快速热处理   
      99
      |
      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7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壳聚醣中ZnS:Mn纳米微晶的发光效率及时间分辨光谱

      金炎, 王克胜,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申猛燕, 後藤武生
      1998, 19(3): 221-223.
      摘要:对制备的分散在壳聚醣中ZnS:Mn纳米微晶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纳米微晶中Mn2+的弛豫时间比体材料减少了约2个数量级。通过测量结果讨论了振子强度的变化。  
      关键词:ZnS:Mn纳米微晶;量子尺寸效应;时间分辨光谱;振子强度   
      99
      |
      9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5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含纳米硅微粒的富硅二氧化硅的蓝色薄膜交流电致发光

      孙甲明, 钟国柱, 范希武, 李长华
      1998, 19(3): 227-229.
      摘要:用磁控射频反应溅射制备了含纳米硅微粒的富硅SiO2薄膜并获得了蓝色的交流薄膜电致发光。通过热退火结合喇曼散射等手段判定蓝色发光谱带与富硅SiO2薄膜的纳米硅晶粒有关。  
      关键词:硅量子点;富硅二氧化硅;电致发光   
      112
      |
      25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9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金刚石薄膜的蓝光发射

      叶峰, 廖源, 马玉蓉, 方容川
      1998, 19(3): 230-232.
      摘要:利用氮化铝陶瓷作为衬底,在不同甲烷与氢气的配比流量下,利用热丝CVD方法制备了一个系列的金刚石薄膜,通过测量样品在430nm处的光致荧光(PL)谱及其Raman光谱,给出金刚石薄膜的结构与生长信息。薄膜PL强度随甲烷浓度增加到3%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加甲烷浓度PL强度下降。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光致发光;热丝CVD   
      101
      |
      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3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阴极射线激发下ZnO薄膜室温紫外发光的超线性增长规律

      郭常新, 傅竹西, 施朝淑
      1998, 19(3): 239-241.
      摘要:研究了直流溅射ZnO薄膜在阴极射线激发下紫外光(约390nm)和绿光(约520nm)的发光与激发电子束电流密度的关系,随激发电流密度增加绿光相对下降,紫外光相对增强,使得ZnO薄膜的发光颜色从绿变蓝紫。ZnO薄膜绿光随电子束流密度的增长呈亚线性增长,并在不高的束流密度下达到饱和,而紫外发光随电子束流密度呈超线性增长,这是ZnO薄膜在室温阴极射线激发下紫外受激发光的迹象。是高密度激发下的一种超辐射受激发光。  
      关键词:ZnO;阴极射线发光;紫外激光;超辐射受激发光   
      116
      |
      86
      |
      1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3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Ba2+对卤磷酸盐掺Eu2+荧光粉辐照特性的影响

      束嵘, 周映雪, 姬秉正, 张新夷
      1998, 19(3): 245-247.
      摘要: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时间分辨光谱站(U10B光束线)研究掺杂Eu2+的卤磷酸盐:(Ca,Sr,Ba)5(PO4)3Cl:Eu2+样品和(Ca,Sr)5(PO4)3Cl:Eu2+的真空紫外辐照特性、反射光谱。前者在185nm光的激发下,60分钟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发光强度下降;而后者在185nm光的激发下,15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其450nm发光的明显变化,从强到弱,直至完全消失。测量了两种样品的反射谱(100nm至400nm),并根据K-K关系计算得出的吸收谱,我们认为:由于Ba2+的加入,改变了晶格对称性,(O)-色心的能级发生变化,晶体对185nm附近紫外光的吸收明显降低,从而起到了耐185nm辐照的作用。  
      关键词:卤磷酸盐;紫外辐照;Eu2+;色心   
      93
      |
      7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8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改善铝酸盐蓝色荧光粉性能的研究

      吴乐琦, 张建兵, 张锦芳, 裘国兴
      1998, 19(3): 251-253.
      摘要:研究了在铝酸盐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中用Ca代替部分Ba的效果。结果表明,约4~12mol%的Ba用Ca取代后,抑制了500nm以上的长波绿色发射,色坐标Y值减小,而发射峰强度增高,从而改善了这种蓝色荧光粉的性能。  
      关键词:蓝色发光荧光体;铝酸盐;二价铕离子   
      136
      |
      9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7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合物微腔的研制及其特性分析

      王立军, 武胜利, 刘云, 郑着宏, 付德惠, 吴东江, 马东阁, 王利祥, 王岱珂, 景遐斌, 王佛松
      1998, 19(3): 254-256.
      摘要:采用BMPPVPVK的混合物作为有源介质,将其按一定比例溶于氯仿中,并旋涂在具有99.5%反射率的DBR上,其上蒸发300nm的银膜,形成了面发射型微腔结构。其中DBR为入射腔面,银膜为反射腔面,在激发波长337.1nm,频率20Hz,脉宽10ns的氮分子激光器的泵浦下,光谱明显窄化,出现了460nm和530nm两个比较强的发光峰,主峰为460nm半宽度为7nm.  
      关键词:面发射微腔;聚合物   
      122
      |
      9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9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烷基芴电致发光与谱线窄化特性研究

      彭俊彪, 王淑梅, 许武, 巴小微, 谢德民, 赵建军, 李文连, 赵丹, 洪振译, 赵东旭, 梁春军, 刘星元
      1998, 19(3): 257-259.
      摘要:重点研究了聚(9-丁基芴)的光致发光谱线窄化特性。以不同接收方式均得到多模发射。通过激发态寿命的测量和分析,分辨出谱线窄化的不同微观机制,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产生激射的泵浦光的阈值。  
      关键词:聚烷基芴;光致发光;光谱窄化   
      107
      |
      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1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金属包覆极化聚合物光波导的优化设计

      高福斌, 金锋, 张平
      1998, 19(3): 260-262.
      摘要:按极化聚合物光波导器件的五层(金属-缓冲层-波导层-缓冲层-金属)对称模型,对于其金属包覆层的光学吸收所引起的光波传播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在单模条件下波导层和缓冲层折射率及其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确定出单模极化聚合物光波导参数。  
      关键词:极化聚合物;光波导;优化设计   
      108
      |
      13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1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MOCVD生长GaN中带尾和激子发光特性研究

      宋航
      1998, 19(3): 263-266.
      摘要:采用低压MOCVD生长技术制备GaN,对其界面附近的发光特性及其温度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界面附近GaN的发光呈一宽带发射。并对叠加于宽带发射上的尖锐发光峰及其温度行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带尾;发光;激子   
      104
      |
      16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1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表面形貌对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

      王小平, 姚宁, 李运钧, 何金田, 张兵临
      1998, 19(3): 267-271.
      摘要: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经过不同研磨预处理的金属钼衬底上沉积出了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异的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了各样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发现薄膜表面由大量镶嵌有金刚石小晶粒的非晶碳球组成,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薄膜表面非晶碳球尺寸越小,场致电子发射效果越好。  
      关键词: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场致电子发射;负电子亲和势   
      106
      |
      8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52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制备硅微尖的比较

      王维彪, 金长春, 赵海峰, 王永珍, 殷秀华, 范希武, 梁静秋, 姚劲松
      1998, 19(3): 272-274.
      摘要:主要研究了用干法刻蚀和各向同性湿法刻蚀的方法在〈100〉晶面和〈111〉晶面的单晶硅衬底上制备硅微尖。结果表明干法刻蚀和〈111〉晶面的硅衬底各向同性湿法腐蚀容易制备出顶端曲率半径比较小的硅微尖,通过实验,最后得到曲率半径10~20nm的硅微尖。  
      关键词:硅微尖;冷阴极;干法刻蚀;湿法刻蚀   
      96
      |
      19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55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数据压缩技术在LED大屏幕中的应用

      张建涛, 丁铁夫, 陈宇
      1998, 19(3): 275-277.
      摘要:LED大屏幕作为一种较新的数字图象显示设备,随着其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出现了全彩色LED大屏幕。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图象数据量的增加,给数据传输带来的很大压力。此文根据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结合LED大屏幕的特点,探讨了数据压缩技术在不同种LED大屏幕显示设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LED大屏幕;数据压缩;传输   
      95
      |
      1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0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发光材料

    • 纳米微晶X1-Y2SiO5:Eu中两种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研究

      尹民, 楼立人, 张慰萍, 夏上达, J-C Krupa
      1998, 19(3): 216-220.
      摘要:稀土掺杂的硅酸盐是应用广泛的发光和光学材料。通过低温下格位选择激发的光致发光和衰减曲线测量,详细研究了纳米微晶X1-Y2SiO5:Eu中两种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给出了不同浓度下两种发光中心的发光衰减曲线和寿命,讨论了能量传递的机理。  
      关键词:纳米微晶X1-Y2SiO5:Eu;能量传递;发光衰减曲线和寿命   
      97
      |
      65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6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Gd2O3:Eu纳米荧光体的晶体结构和相变

      马多多, 刘行仁
      1998, 19(3): 224-226.
      摘要:首次报告Gd2O3:Eu纳米荧光体的晶体结构和相变。由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Gd2O3:Eu纳米荧光体存在体心立方和单斜多型结构。和体材料的相变温度1250℃相比,Gd2O3:Eu纳米晶由立方到单斜相变温度升高到1300和1350℃之间。这一结果也从Gd2O3:Eu纳米荧光体的荧光光谱变化得到证实。  
      关键词:Gd2O3:Eu纳米荧光体;纳米晶;Gd2O3;相变;晶体结构   
      99
      |
      99
      |
      1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51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稀土闪烁体PbWO4:Dy3+的光谱特性

      叶小玲, 施朝淑, 陆肖璞, 陈刚, 陈晓红
      1998, 19(3): 233-238.
      摘要:我们研究了PbWO4和PbWO4:Dy3+晶体的激发、发射光谱,结果表明Dy3+离子能进入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PbWO4晶体,而且它与PbWO4的发光中心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增强了Dy3+的发光。PbWO4:Dy3+晶体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的、高密度的稀土闪烁体。  
      关键词:PbWO4:Dy3+;稀土闪烁体;激发;发射光谱;能量传递   
      119
      |
      8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9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不同稀土离子对YAGG:Tb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岚, 熊光楠, 赵新丽
      1998, 19(3): 242-244.
      摘要:对不同三价稀土共掺杂的YAGG:Tb绿色荧光粉的发光亮度和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Gd3+对荧光粉的亮度有所提高,同时系统地研究了Tb,Gd含量等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稀土;YAGG:Tb;阴极射线荧光粉   
      122
      |
      10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3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CaS:Bi粉末发光材料

      史其武, 杨志平, 刘保生
      1998, 19(3): 248-250.
      摘要:制备了CaS:Bi粉末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的晶体结构、测量了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直流电致发光光谱。蓝色发光峰位于450nm.  
      关键词:CaS:Bi;发光材料   
      101
      |
      1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4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研究快报

    • 智能高精度温度控制退火炉的研制

      徐健, 任芳海, 闫秀英
      1998, 19(3): 278-280.
      摘要:在集成光学领域中,光波导制备工艺中的退火不仅能显着提高波导的光学质量,而且能灵活地调节折射率分布的轮廓及其增量。我们专门研制了一种智能高精度退火炉。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自动控制,操作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退火炉;温控;AI智能算法   
      103
      |
      91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8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藻红蛋白与叶绿素A之间的能量传递

      孟继武, 任新光, 杨世杰
      1998, 19(3): 281-282.
      摘要:蓝、红光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紫菜、鹿角菜等红藻生活在海洋深水中,由于海水的光吸收,能透过深水的光仅有微弱的绿光,红藻却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茁壮地生长。这除了反映出红藻的光生态不同外还说明红藻中的天线色素与光合作用中心存在着高效率的能量传递。  
      关键词:紫菜;藻红蛋白;叶绿素A;能量传递   
      94
      |
      1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48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半导体激光器列阵与光纤的连接

      刘育梅, 王立军, 刘云, 武胜利, 付德惠, 宁永强, 刘洪举
      1998, 19(3): 283-285.
      摘要: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使用方便等许多优点,在泵浦固体激光器、材料加工、空间光通信、高速记录、激光诊断、激光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2],同时也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研究。人们期望激光器列阵不仅具有大的功率输出,而且应用更加简单方便.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光纤;列阵;连接   
      91
      |
      1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5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绿色ACEL粉末材料的晶体粒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李志强, 董国义, 韦志仁, 魏艳红
      1998, 19(3): 286-288.
      摘要:目前粉末ACEL器件有三类:玻璃屏、塑料软屏和搪瓷屏。目前商品化的电致发光材料,每炉料大约在100~200克之间,粒度在10μm左右,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影响发光材料亮度、寿命、粒度的主要因素有Cu的浓度、灼烧时间、退火方式和灼烧气氛[1,2,3]。  
      关键词:电致发光;粒度;寿命   
      115
      |
      1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6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可溶性PPV衍生物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王振家, 杨晓辉, 滕枫, 王永生, 徐叙瑢, 王建营, 李银奎
      1998, 19(3): 289-291.
      摘要:聚对苯乙炔(PPV)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致发光材料[1].PPV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大都采用Wessling等人发明的可溶预聚合物法[2],采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而且需要高温聚合反应,因此国外竞相开展可溶性PPV的研究[3,4], MEH-PPV (Poly (2-methoxy, 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 vinylene)就是这类可溶性PPV衍生物.  
      关键词:电致发光;可溶性;PPV衍生物   
      117
      |
      97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04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