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8年第19卷第2期

      论文

    • AuBe/p-GaP接触体系界面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研究

      林秀华
      1998, 19(2): 99-104.
      摘要:微合金条件对M-S接触的表面与界面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借助光电子能谱分析了AuBe/p-GaP接触体系界面组分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从冶金学观点解析了M-S接触界面反应的特征,并对其温度依赖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AuBe/p-GaP体系;接触界面;表面形貌   
      85
      |
      8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84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InGaAsP/InGaP/GaAs单量子阱激光器工作特性

      刘育梅, 王立军, 武胜利, 刘云, 付德惠
      1998, 19(2): 105-108.
      摘要: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沉积(LP-MOCVD)方法研制出InGaAsP/InGaP/GaAs单量子阱大功率激光器并分析了阈值电流密度、特征温度和外微分量子效率与腔长的关系.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量子阱   
      112
      |
      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GS-MBE生长的GaP/Si的XPS研究

      吴正龙, 余金中, 成步文, 于卓, 李晓文, 王启明
      1998, 19(2): 109-116.
      摘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剖析方法对气体源分子束外延(GS-MBE)生长的GaP/Si异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表明:(1)外延层内Ga、P光电子峰与GaP相相符,且组份分布均匀,为正化学比GaP.(2)在不同富PH3流量条件下生长的样品,其表面富P量稍有不同,而GaP外延层内的测试结果相同.界面也未见有P的富集.(3)XPS剖析至GaP/Si界面附近,随外延层界面向衬底过渡,Si2p光电子峰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且其结合能高于原衬底p型Si,接近于n型Si.但Ga、P光电子峰未发现有明显能移.(4)在XPS检测限内,外延层内和界面都未见有C、O等沾污.这一研究表明:无污染的本底超高真空、相对过剩的富3生长环境、成功的Si衬底清洗方法等措施保证了GS-MBE生长出正化学比GaP/Si外延异质结构.  
      关键词:GaP/Si异质结;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气体源分子束外延(GS-MBE)   
      170
      |
      1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79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LiMAlF6(M=Ca,Sr)基质中Ce3+、Eu3+、Tb3+的光谱研究

      洪广言, 李金贵, 尤洪鹏
      1998, 19(2): 117-122.
      摘要:合成了Ce3+、Eu3+、Tb3+激活的LiMAlF6(M=Ca,Sr)磷光体,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观察到稀土离子在LiCaAlF6和LiSrAlF6中的光谱十分相似.这与它们所处的晶场环境相同有关.发现Ce3+在此基质中有较弱的330nm发射,这一Ce3+的发光中心可用于作为材料质量的评价.  
      关键词:LiCaAlF6;LiSrAlF6;Ce3+的光谱;Eu3+的光谱;Tb3+的光谱   
      103
      |
      10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5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SiO2加速层的电子输运性质

      马义, 邝向军, 刘勇, 王平, 尹民, 楼立人, 夏上达
      1998, 19(2): 129-134.
      摘要:考虑了非晶效应和非晶无序弹性散射的影响,通过MonteCarlo方法模拟电子在薄膜电致发光器件(TFEL)的SiO2加速层的散射过程,从理论上描述了SiO2层的加速作用与电流倍增效应,获得了电子平均能量与场强的关系曲线、电离率、电流倍增因子,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薄膜电致发光器件(TFEL);电离率;电流倍增因子   
      113
      |
      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82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有机染料DI在不同的凝胶体系中的光谱特性

      武四新, 朱从善
      1998, 19(2): 135-139.
      摘要:分别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有机改性硅酸盐KH560-KH550凝胶体系为基质,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成功地将有机染料DI引入到上述基质中,通过对染料DI在不同凝胶材料中的孔结构分析,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方法的分析,发现以KH560-KH550凝胶体系为基质的材料对染料的光学性质更为有利.  
      关键词:溶胶-凝胶;有机改性硅酸盐;有机染料;光谱性质   
      80
      |
      8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84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稀土配合物[PMHP]3Tb的L-B膜平面型微腔的研制

      林勇, 章蓓, 王国忠, 孙鲁, 张树霖, 李新章, 黄岩谊, 黄春晖
      1998, 19(2): 140-142.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以发绿光的稀土铽的配合物[PMHP]3Tb为发光介质,采用L-B成膜技术制作有源腔薄膜、真空镀膜技术制备金属膜微腔腔镜,研制成功半波长平面有机微腔.通过室温光致发光光谱的测量,对微腔改变腔内发光物质的自发发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L-B膜;平面微腔;自发发射   
      118
      |
      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81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杨延强, 马於光, 张厚玉, 吴英, 邱勇, 魏振乾, 费浩生, 沈家骢
      1998, 19(2): 143-145.
      摘要:对Os(Ⅱ)配合物的光致发光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将其复合于PVCz基质中时,相对于纯配合物情形,发光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增长.在PVCz存在的条件下,由于激发能从PVCz到配合物MLCT*态的能量转移,使得MLCT*态的发光强度增强.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光致发光;能量转移;MLCT态   
      115
      |
      9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44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孙照勇, 王新峰, 陈建新, 王振家, 张兴康, 张启元, 汪联辉
      1998, 19(2): 146-149.
      摘要:研究了铕(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丙烯酸(HAA)的三元配合物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键聚合物(CPEu(TTA)2AA)和掺杂型聚合物(Eu(TTA)2AA/PMMA)的发光性质.测量了配合物中Eu3+5D05D1能级的荧光衰减,对其传能过程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讨论.测量了配合物及聚合物THF溶液的荧光光谱.配合物和聚合物的吸收峰较配体发生明显红移,且存在配体到中心离子的传能.指出小分子配合物和掺杂型聚合物中Eu3+具有类似的发光性质而与成键型聚合物不同.  
      关键词:铕(Ⅲ)配合物及聚合物;荧光寿命;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   
      126
      |
      8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张若桦, 马宝清, 鹿守亮, 卜显和, 王淑芳
      1998, 19(2): 150-154.
      摘要: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bphse),双(苯基亚砜)丙烷(bphsp),双(苯基亚砜)丁烷(bphsb)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论了配体性质、阴离子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双(苯基亚砜)乙烷;双(苯基亚砜)丙烷;双(苯基亚砜)丁烷;铽(Ⅲ);荧光   
      88
      |
      65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2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三价铽离子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赵东旭, 李文连, 洪自若, 梁春军, 彭俊彪, 赵建军, 赵丹, 杜晨霞, 徐燕
      1998, 19(2): 155-157.
      摘要:对接枝在高分子链上的铽离子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在溶液和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发现,聚乙烯基咔唑(PVK)对铽离子的发光有影响,氯仿溶液中对铽离子的发光起猝灭作用,而在薄膜状态下却使其发光增强了.对此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把此种材料做成电致发光器件,可以观察到铽离子的绿色特征发光.  
      关键词:光致发光;电致发光;铽高分子配合物   
      107
      |
      123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88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吴芳, 田文晶, 马於光, 沈家骢, 黄劲松, 杨毅, 姜宏锦, 刘式墉, 倪燕如
      1998, 19(2): 158-163.
      摘要:对几种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了几种结构的器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质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各种材料间合理的能带匹配,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电致发光器件.  
      关键词: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能带匹配   
      127
      |
      64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6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几种多环芳烃化合物EL材料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廖显威, 任译, 朱卫国, 刘玉明, 卢志云, 田安民, 谢明贵
      1998, 19(2): 164-168.
      摘要:采用从头算方法(RHF/4-31G)和半经验方法AM1,PM3对几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电致发光(EL)材料的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三联苯作了构象分析,找出能量最低的构象,即两侧苯环分别向里外各扭转41.6°±0.5°.对各优化后的构型作振动分析,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RHF/CIS方法计算其电子光谱,并给出了化合物E2,E3电子光谱的波长λ与CIS的组态数之间的关系.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关键词:有机EL材料;量子化学;CIS;电子光谱   
      103
      |
      86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85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过程的动态观测及分析

      何钧, 廖良生, 周翔, 缪熙月, 熊祖洪, 侯晓远
      1998, 19(2): 169-172.
      摘要: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的全过程进行了显微动态观察.发现器件工作时,有机层/金属界面形成的气泡逐渐变大变多,最终导致器件完全失效.气泡中不仅含有水汽,还存在大量有机气体.  
      关键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失效分析   
      111
      |
      90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0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有机激基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刘星元, 李文连, 彭俊彪, 虞家琪, 梁春军, 洪自若, 赵东旭, 印寿根, 李晨曦, 黄文强, 何炳林
      1998, 19(2): 173-175.
      摘要:报导了有机电致发光(OEL)器件中激基复合物(exciplex)的发光现象.利用简单的结构,获得了exciplex型的白色电致发光.结果表明exciplex的形成为OEL器件获得多色发射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激基复合物;白色电致发光   
      129
      |
      10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91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掺杂8-羟基喹啉铝体系的发光特性

      周雪梅, 马於光, 吴英, 吴芳, 沈家骢
      1998, 19(2): 176-178.
      摘要:报道了用5,6,11,12-四苯基四苯并(Rubrene)掺杂8-羟基喹啉铝(Alq)作为发光层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LED).改变两种染料的掺杂比得到一系列共混体系的发光特性.通过分析得出存在着从Alq到Rubrene的高效率能量转移:Alq*+Rubrene→Alq+Rubrene*→hν,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比纯Rubrene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Rubrene:Alq;能量转移;电致发光效率   
      112
      |
      94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887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多层周期结构有机物薄膜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陈佰军, 侯晶莹, 黄劲松, 谢志元, 李传南, 姜宏锦, 杨开霞, 刘式墉, 吴英, 田文晶, 马於光, 沈家骢
      1998, 19(2): 179-182.
      摘要: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制备了同8-羟基喹啉铝(Alq3)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呃二唑(PBD)交替生长的有机多层周期结构,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完整的结构特性,并且界面质量很好.光致发光测量中发现,对于由以上两种材料制备的周期结构,激发态能量发生了从PBD层向Alq3中转移的现象,并且随着PBD层厚度的变薄,这种能量转移现象更加明显.电致发光测量中发现谱线在室温下有蓝移及窄化现象.  
      关键词:有机薄膜;多层周期结构;光致发光;电致发光   
      100
      |
      7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396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合物PVK掺杂1,3-二(2-苯并恶唑)-苯(OXA)的光致发光

      张凤玲, 印寿根, 侯延冰, 徐叙, 王容, 万梅香
      1998, 19(2): 183-185.
      摘要:合成并研究了1,3-二(2-苯并恶唑)-苯(OXA)的光致发光特性.将该有机材料溶于氯仿中,并以不同的掺杂浓度掺入聚合物聚乙烯咔唑的氯仿溶液,用甩胶的方法制膜,发现薄膜的荧光光谱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向长波移动,并且发射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下降.  
      关键词:1.3-二(2-苯并恶唑)-苯(OXA);光致发光;掺杂浓度   
      122
      |
      10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36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光助MOCVD生长ZnSe单晶薄膜

      赵晓薇, 范希武, 张吉英, 杨宝均, 于广友, 申德振
      1998, 19(2): 186-188.
      摘要:蓝绿光发射二极管和激光器的研究随着ZnSe基半导体材料生长技术的不断完善取得很大的进展.光助MOCVD技术因能实现低温生长,现已成为获得高质量ZnSe基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手段[1~3].我们用本实验室组装的光助MOCVD装置,生长了高质量的ZnSe薄膜,分析了辐照光强度对薄膜生长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光助MOCVD;ZnSe基半导体材料;辐照光强度   
      115
      |
      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43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取向Kerr效应对液晶光控取向质量的影响

      王淑梅, 梁兆颜, 闫石, 谢景力, 田颜清, 黄锡民
      1998, 19(2): 189-192.
      摘要:液晶显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列,但是由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摩擦取向技术存在许多缺点如生产中伴随产生的粉尘微粒和大量静电荷及视角窄等,使得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无摩擦过程的其它取向技术上来.  
      关键词:取向Kerr效应;液晶;光聚合反应;光控取向;三阶光学非线性   
      102
      |
      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85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聚糖联乙炔类脂轭合物与大肠杆菌的识别作用研究

      范翊, 李亚军, Wang G P, 张立功, 蒋大鹏, 于雅琴, 黎明兰
      1998, 19(2): 193-195.
      摘要:从材料科学的观点来看,细胞膜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分子自组装体系.在细胞膜表面以糖蛋白或糖脂形式存在的复合糖类,是某些致病性病毒或细菌吸附于细胞膜表面的特殊受体.这一特点决定了复合糖类在治疗及诊断过程中具有与特定分子结合的潜在功能.  
      关键词:聚糖联乙炔类脂;大肠杆菌K12;比色响应   
      91
      |
      61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7037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稀土发光材料

    • 纳米Y2O3:Eu荧光粉的光致发光研究

      谢平波, 段昌奎, 张慰萍, 尹民, 楼立人, 夏上达
      1998, 19(2): 123-128.
      摘要: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系列粒径的纳米Y2O3:Eu材料,对其进行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Y2O3:Eu粒径的变化,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猝灭浓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纳米Y2O3:Eu的光致发光光谱随粒径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纳米Y2O3:Eu;光致发光光谱;荧光寿命;浓度猝灭;表面效应   
      133
      |
      62
      |
      1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9304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