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89年第10卷第4期

      论文

    • 气相外延ZnSe单晶膜的自由激子发光

      张家骅, 张吉英, 范希武
      1989, 10(4): 265-270.
      摘要:本文在77K和N2激光器3371谱线高密度激发的VPE ZnSe单晶膜上,首次得到了起因于自由激子与自由激子(Ex-Ex)散射的发光谱带(P带),理论拟合了该谱带的形状并讨论了它的发光特性。文中把在选择的VPE ZnSe外延单晶膜中得到P带的起因归结为这些ZnSe外延单晶膜的质量较高。  
        
      102
      |
      48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36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激光晶体YAG中Er3+的辐射跃迁

      于亚勤, 李玫, 张思远
      1989, 10(4): 271-277.
      摘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激光晶体YAG中Er3+离子的激光上能级的4S3/24I11/24I13/2辐射跃迁的有关因素。  
        
      111
      |
      3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37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ZnSe单晶质量对其高密度激发发光的影响

      张吉英, 范希武, 杨宝均
      1989, 10(4): 278-282.
      摘要:用经多次提纯ZnSe原料生长的ZnSe单晶在77K和高密度光激发下观测到了激子-激子(Ex-Ex)散射的P带,随激发密度增加,P带强度增加较快。而在通常的原生ZnSe单晶中只能观测到一个与激子-载流子(Ex-e)散射的Es'带,观测不到P带。经熔融锌中热处理的ZnSe单晶,在上述激发条件下,也观测到了P带。而且此带强度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实验表明,P带的产生不仅与激发密度和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单晶质量有关。  
        
      118
      |
      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97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ZnS:Mn,Cu粉末DCEL器件表面态能级的研究

      郭铜安, 周连祥
      1989, 10(4): 283-289.
      摘要:本文首次利用热激电流(TSC)法测量到两个出现于ZnS颗粒表面的陷阱能级(ΔEt1=0.64eV,ΔEt2=0.89eV),而且随着DCEL屏形成程度的提高(形成电压升高,形成时间延长),其表面陷阱的浓度将随之增大。我们认为,产生表面能级ΔEt1和ΔEt2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形成过程中,Cu+离子从ZnS颗粒表面迁移走后颗粒表面又吸附了不同的氧离子(O-和O2-)所致。  
        
      104
      |
      45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37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孟立建, 钟国柱
      1989, 10(4): 290-295.
      摘要:本文报导了不同浓度的金属铒和氟化铒掺杂的硫化锌薄膜交流电致发光(ACEL)的特性,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ZnS:ErF3薄膜ACEL的最佳浓度(5×10-3g/g)低于ZnS:Er3+薄膜ACEL的最佳浓度(1×10-2g/g)。在ZnS薄膜中掺入稀土离子,随着浓度的增加,稀土离子之间发生交叉弛豫,这一过程与稀土离子周围环境有关,这正是ZnS:ErF3和ZnS:Er3+薄膜ACEL具有不同的最佳浓度的主要原因。  
        
      106
      |
      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99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SmxLa1-xP5O14和DyxY1-xP5O14晶体的荧光寿命研究

      潘利华, 董向明, 张思远
      1989, 10(4): 296-303.
      摘要:本文用脉冲衰减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测量了六种不同稀土离子浓度的SmxLa1-xP5O4晶体的4G5/26HJ(J=5/2,7/2,9/2,11/2)四个能级和七种不同稀土离子浓度的DyxY1-xP5O14晶体的4F9/26HJ(J=15/2,13/2,11/2,9/2)四个能级的荧光寿命和荧光强度。结果指出,在这类晶体中,Sm3+和Dy3+的荧光寿命随着离子的浓度增加而变短,存在着严重的荧光浓度猝灭现象。最后还讨论了浓度与寿命,寿命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109
      |
      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98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Ce,Gd,Mn)MgB5O10磷光体的合成及其发光

      洪广言, 贾庆新, 杨永清
      1989, 10(4): 304-310.
      摘要:本文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Ce,Gd,Mn)MgB5O10磷光体。观察到合成温度、灼烧时间、原料配比对磷光体的形成和发光亮度有重要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磷光体结构与LaMgB5O10相同,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用EPR确定了磷光体中锰离子为二价。测定了(Ce0.2La0.2)MgB5O10,(Gd0.7La0.3)MgB5O10,(Mn0.05La0.95)MgB5O10,(Ce0.2Mn0.05La0.75)MgB5O10,(Gd0.95Mn0.05)MgB5O10、(Ce0.2Gd0.8)MgB5O10和(Ce0.2Gd0.75Mn0.05)MgB5O15等磷光体的光谱。根据光谱数据讨论了(Ce0.2Gd0.75Mn0.05)MgB5O10磷光体中能量传递过程为:Ce3+→Mn2+,Gd3+→Mn2+以及Ce3+→Gd3+→Mn2+,其中Ce3+离子可将能量高效地传递给Gd3+,Gd3+离子起着中间体的作用。  
        
      97
      |
      50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390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二价铕激活的ZnS磷光体的发光

      李文连, 王庆荣, 张季冬
      1989, 10(4): 311-318.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ZnS:Eu2+磷光体的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首次报导了这种发光材料的特殊长余辉特性。作者测量了热释发光光谱、不同温度下的发射特性的变化及荧光的激发、发射衰减时间,提出两类缔合Eu中心的模型。用不同的缔合Eu中心较好地解释了它的光谱特性及长余辉现象,认为光谱的两个发射带来自不同的缔合Eu中心,即550nm发射带对与ZnS导带电子陷阱相缔合的Eu中心有关,650nm带来自与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缔合的Eu中心。发射的余辉主要与导带中某种电源电子陷阱存在有关。此外,本文还对与应用有关的阴极射线发光性能进行了报导。  
        
      120
      |
      59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99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阎岩, 邹宪法, 郭础
      1989, 10(4): 319-324.
      摘要:利用荧光发射及其衰变动力学测量,研究了激光染料分子二甲基-POPOP和DCM在溶液中的分子间能量传递。所得结果证实: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荧光被猝灭的程度,随所加入DC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尽管DCM的荧光寿命随二甲基-POPOP的猝灭而增加。然而,DCM的加入并不改变二甲基-POPOP的荧光寿命。在固定DCM浓度,而增加二甲基-POPOP浓度时,相似的结果同样被观测到。这些结果表明: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通过辐射传能机理向基态DCM传递激发能,其结果将入射光的波长从紫外直接转换到波长大于600nm的光谱区。在本文中也简要讨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传能过程效率的措施。  
        
      149
      |
      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38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水杨酸酯-铽络合物的发光及其向铕离子的能量传递

      叶建平, 虞群, 曹红, 寿涵森
      1989, 10(4): 325-331.
      摘要:本文应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技术探讨了稀土离子铽与水杨酸甲酯,苯酯所形成络合物的发光特性,它们向铕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以及pH值对络合物的发光和能量传递的影响。络合物的发光比络合前铽离子的发光增强了几至十几倍;介质的pH变化影响到络合物的发光强度和能量传递效率,中性介质(pH:6~8)下的量传递效率最高。  
        
      118
      |
      71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978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