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87年第8卷第4期

      电致发光

    • 中文标题

      罗晞
      1987, 8(4): 279-290.
      摘要:迄今为止,Ⅱ—Ⅵ族粉末发光材料还是被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大有前途的发光材料.特别是ZnS、CdS这类最早的材料,如现在还大量生产的被用到彩色电视中的蓝粉ZnS:Ag,还未找到其它更好的基质材料来取代它.  
        
      113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627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ZnSe晶体中Cu杂质深能级的ODLTS谱

      王寿寅, 范希武
      1987, 8(4): 302-308.
      摘要:用控制Cu杂质在ZnSe品格中占据位置的方法,成功地得到了Cu-G和Cu-R中心分别占优势的ZnSe:Cu晶体.首次用ODLTS方法测得与Cu-R和Cu-G中心相应的受主能级分别位于价带顶上0.72eV和0.30eV.  
        
      129
      |
      5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02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发光的一般问题

    • GaAs-Ga1-xAlxAs量子阱中极化子的结合能

      阮航宇, 田明真, 潘金声
      1987, 8(4): 291-296.
      摘要:本文应用微扰法,计算了GaAs-Ga1-xAlxAs量子阱内电子极化子,轻、重空穴极化子的基态束缚能,得到极化子束缚能随阱宽的变化曲线.  
        
      116
      |
      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613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GaN深中心Zn的低温瞬态研究

      高瑛, P. Bergman, B. Monemar, P. Holz
      1987, 8(4): 297-301.
      摘要:本文研究了GaN:Zn的低温瞬态过程,同时测量了衰减中的时间分辨光谱,从两者测量的结果得出:2.89eV的光致发光寿命为300ns(2K).实验证实,Zn作为发光中心的同时也引起一些非辐射陷阱.2.89eV的瞬态曲线可分为两部分,在短时范围(1μs)内基本上是指数形式,可归结为导带中光激发的电子和束缚在ZnGa受主上空穴的复合.在长时范围(t>>1μs)内瞬态曲线则偏离了指数规律,相当好地符合Becqureal经验公式.  
        
      111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63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光致发光

    • Ce3+,Mn2+激活氟磷酸钙的合成及其形成机理

      周济, 罗晞, 唐明道
      1987, 8(4): 309-316.
      摘要:合成了发光效率较高、光衰较小的黄色光致发光材料——Ce3+,Mn2+激活的氟磷酸钙(FAP:Ce3+,Mo2+).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该材料的发光效率、发光光谱及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灼烧温度在900℃左右;弱还原气氛或保护气氛有利于得到性能较好的材料;原料的化学剂量比M a/Mp,对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光谱影响不大,但对老化速率影响较大,原料中F量应高于正常化学剂量比近一倍.通过对材料形成过程的热分析(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发现FAP:Ce3+,Mn2+的形成过程与普通卤粉差异很大,研究表明,FAP:Ce2+,Mn2+的形成主要是由650℃~800℃时发生的气相输运过程而引起的.  
        
      111
      |
      7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63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荧光粉平均粒径算法

      高光天, 张季冬, 谢宜华, 孙铁铮, 刘洪楷
      1987, 8(4): 329-337.
      摘要:本文总结了荧光粉平均粒径两种算法,分布函数法与模型独立法.提出了由个数、长度、面积和重量四种基准表示来计算各种平均粒径的两个统一方程:对数正态方程与模型独立方程.应用微机验证了两个方程的一致性和实用性,指出模型独立方程不仅适用于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荧光粉颗粒而且对于其它分布的所有颗粒材料都具有普遍适用意义.使用该方程计算各种平均粒径方法简单、准确、实用,尤其是可极方便地应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  
        
      98
      |
      8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261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其它

    • 几种荧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荧光活性的研究

      王流芳, 刘海新, 张玉祥, 任艳平, 何凤英, 吴应文, 艾军
      1987, 8(4): 317-322.
      摘要:本文报导了几种荧光素衍生物酯的合成,测定了酯酶(从肝癌中提取)作用下所得的荧光,讨论了相对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还研究了pH和温度对酯分解反应的影响.  
        
      116
      |
      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031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之间的敏化荧光研究

      孟继武, 侯尚公, 纪红
      1987, 8(4): 323-328.
      摘要:本文采用Förster理论,分析了苯溶剂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之间的敏化荧光.估算了传递效率,定性地分析了能量受体浓度对能量供、受体之间传递效率的影响.  
        
      152
      |
      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049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有源区掺杂浓度对GaAs/GaAlAsDH-E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吴陈周, 潘慧珍, 逄永秀
      1987, 8(4): 338-346.
      摘要:本文阐明了影响GaAs/GaAlAs双异质结边发光管特性的因素,其中着重讨论了有源区的掺杂浓度和掺杂类型对DH-ELED光功率和调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Si或轻掺Ge的LEDs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慢的响应,这些LED只可用于低码速和较高功率的系统.有源区重掺Ge导致器件的响应快和功率较低,这种LED可用于高速系统.通过最佳掺杂,可获得高速和大功率的DH-ELED.  
        
      116
      |
      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042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 毫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数据处理

      李勤庸, 李庆华, 赵福潭, 曹丽芸
      1987, 8(4): 347-354.
      摘要:本文基于毫微秒荧光测量技术测量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原理与装置,编制了数据输出的应用软件,列举了用于测量过程的实例,最后讨论了在测量中出现的若干实际问题.  
        
      119
      |
      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563055 false
      更新时间:2020-08-11
    0